福州市政协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简讯>政协新闻

委员荐书|《民族文话》

发布时间:2025-07-21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字号:【

『第九期

  推荐人:林钦玉(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

  推荐书籍:《民族文话》

  作者:郑振铎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推荐理由:

 

  作为一名福州市政协委员,履职中常需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如何让建议既贴合时代脉搏又根植于历史纵深?如何让福州这座千年古城在现代化浪潮中,既能勇立潮头,又不失其独特的风骨与灵魂?我想到郑振铎先生所著的《民族文话》。书中那些跨越时空的文字,宛如祖先深邃目光的凝注,在福州谋求新时代发展的今天,为我点亮了一盏明灯——它启示我们:唯有深刻理解并汲取民族精神的血脉,才能真正把握住城市前行的方向与力量。

 

  《民族文话》并非一部艰深晦涩的学术专著,而是郑振铎先生以如椽大笔写就的文化火种。他以磅礴的激情、开阔的视野与严谨的史识,穿梭于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河之中。从孔子、屈原、司马迁等思想与精神的巨人,到文天祥、岳飞等民族脊梁,再到李白、杜甫、关汉卿等文学星空中的璀璨星辰……先生以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和事件为经纬,编织起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图谱。

 

  初读此书时,结合委员们关于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调研,面对如何平衡传统风貌保护与现代功能注入的难题,书中对“传统”的论述如醍醐灌顶。郑振铎先生强调,真正的传统绝非僵死的标本,而是“活的流”,是“民族的生命线”,需要在不断的理解、阐释与创新实践中才能焕发新生。这让我豁然开朗:保护三坊七巷、上下杭,绝不仅是修缮几座古厝、保留几条古巷,其核心在于激活蕴藏于这片土地中的“闽都魂”——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海洋胸襟,那“爱拼才会赢”的锐意进取,那“海滨邹鲁”崇文重教的千年文脉。我们需要的,是如《民族文话》所示范的那样,去深刻体悟其精神内核,并以此为根基,注入时代创意与现代活力,让古老的街巷在新时代讲述更动人的福州故事,让“文化自信”真正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深层动力。

 

  书中对历史上那些为民请命、担当大义者的礼赞,尤其引发我作为政协委员的共鸣。它时刻提醒着我,政协委员的身份不是光环,而是沉甸甸的责任。无论是聚焦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建言产业升级、科技创新,还是围绕民生福祉关切“一老一小”、教育医疗等急难愁盼问题发声,都需要我们心怀赤诚,敢于担当。要学习先贤“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深入基层“知实情”,深思熟虑“建真言”,为福州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更深远的是,《民族文话》为我们揭示了文化认同这凝聚人心的磅礴伟力。郑振铎先生通过梳理共同的历史记忆、共享的价值观念、共有的精神符号,清晰地指出,正是这种深植于血脉的文化认同,使得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生生不息,百折不挠。对于今天的福州而言,这份启示意义重大。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让新老福州人找到共同的精神家园?如何增强城市的归属感与凝聚力?答案就在“文脉”二字。弘扬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情操,传承严复“开民智”的启蒙精神,活化利用船政文化中的开放创新基因……这些根植于福州土壤的独特文化标识,正是构建城市认同、激发市民自豪感、汇聚发展合力的不竭源泉。

 

  合上《民族文话》,郑振铎先生的声音依然回荡耳畔。他不仅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民族精神宝库的大门,更在字里行间埋下了关于城市未来发展的深刻启迪——一座城市的崛起,绝不能仅靠钢筋水泥的堆砌,更需仰仗其文化灵魂的挺立与精神血脉的赓续。福州,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又面向蔚蓝大海的城市,其独特魅力与恒久生命力,正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之中。祖先的智慧如永不熄灭的薪火,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因此,我郑重向各位委员同仁,向所有关心福州发展的朋友们推荐郑振铎先生的《民族文话》。让我们共同捧读这部凝结着中华文明精粹与福州乡贤智慧的经典,从中汲取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更深刻地理解我们脚下的土地,更清晰地把握我们肩负的使命,共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州篇章贡献深沉而持久的文化动能。让这古老的智慧之火,点燃我们建设更加美好未来的澎湃激情与无限可能!

附件下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