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市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助力全面提升闽都文化影响力
9月25日下午,福州市政协围绕“系统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全面提升闽都文化影响力”议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暨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议。
会议现场,市政协常委会提出《政协第十四届福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系统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全面提升闽都文化影响力的建议案》。
建议案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省委部署要求,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传统文化活态展示、具象传播、创新表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着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以文化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讲好福州故事,不断提升闽都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州新形象。注重统筹联动,提升系统协同的保障力。着力固本强基,提升保护传承的生命力。坚持守正创新,提升活化利用的吸引力。创新表达方式,提升宣传阐释的感染力。深化对话互鉴,提升文化交流的影响力。
会上,市政协常委、委员代表、智库成员代表、行业专家围绕“系统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全面提升闽都文化影响力”开展专题协商,提出建设性意见。
全国政协委员、互联网头部文化IP“意公子”吴敏婕以视频发言形式,结合自身工作谈了体会。她认为,在新媒体传播成为主流的今天,要善用新媒体的语言和逻辑特色,注重“深入”“浅出”“共情”,以更轻盈、更亲切、更具共鸣的方式,把闽都文化的故事讲进年轻人的心里,成为人们愿意倾听、乐于分享、主动传播的中国故事。
省文物局原局长郑国珍认为,福州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与世界遗产标准高度契合,同心协力走出一条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精神的福州“申遗”之路,既是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升福州城市国际文化形象的时代责任,亦是对中华文明区域特色文化价值深度挖掘的社会需要。
闽都文化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历史学教授林秀玉认为,要让闽都文化从“地方性文化”升华成为一种具有全国意义和全球价值的文化范式,并提出三点建议: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构建闽都文化学术体系;挖掘闽都文化特色符号,彰显福州城市文化内涵;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夯实扩大闽都文化影响力人才基础。
省艺术馆馆长陈秀梅结合林徽因主题馆建设工作实际,针对进一步发挥林徽因文化品牌的当代价值,提出深化主题馆建设、强化IP引领,推动数字化与智慧化升级,策划影视创作、拓宽传播维度等三方面建议。
市政协常委、调研室主任陈小刚建议,建立常态化古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公众参与机制,优化古文物建筑活化业态结构,强化数字科技支持。
市政协常委,闽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农工党省委会委员、市委会常委潘辉提出四个“贯通”:研究贯通,整合高校、研究机构和本土专家资源;保护贯通,完善历史文化遗产城乡联动保护、协同活化机制;利用贯通,因地制宜推动城乡文化遗产融合利用;要素贯通,统筹建设人才培养和数字化,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当前数字化工作仍面临多维度挑战,市政协常委,市医保局局长,九三学社省委会副主委、市委会主委叶玲建议:一、强化科技赋能文化保护;二、激活文化数据要素价值;三、大力发展数字文化遗产产业;四、丰富数字文化遗产消费场景。
市政协常委,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州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陈滨峰认为,闽都文化内容丰富、形态多样,其载体如典籍浩如烟海,但缺少一个集成,建议打造闽都文化数据库,一点鼠标,闽都文化尽在其中,不论古今,巨细无遗。
市政协常委、福建唯美客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权认为闽都文化在台湾地区有着深厚的渊源,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因此提出共建“两岸名人IP库”、打造“非遗传承共同体”、以音乐为媒激发青年共情共鸣、科技赋能两岸文化遗产隔空体验、开发台胞“寻根之旅”研学线路等建议。
接下来,市政协将着力在推动协商成果落地见效上汇聚更大合力,在服务“十五五”规划目标任务上展现更强担当,在冲刺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上实现更大作为,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为推动福州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