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政协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简讯>图片新闻

从文史资料看闽都文化 36|把一个真实的三坊七巷交给后人

发布时间:2024-03-22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字号:【

    口述:张之平

 

    记录:林丽钦  林妙花

 

    张之平: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总工程师、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责任建筑师

 

    林丽钦:福州延安中学教师

 

    林妙花: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科员

 

 

    抢险救灾:结缘三坊七巷

 

    2006年,一场严重的台风侵袭了福建。在漳州,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江东桥,出现了险情。受到连日洪水冲击,大桥西侧驳岸被大水淘空,第一个桥孔被冲断,6条老桥板被冲入滚滚的洪水中,桥身断了十多米。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带领着抢险救灾考察组赶往漳州巡视灾情。与此同时,福州的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也未能在这场台风中幸免。时任福州市市长郑松岩到三坊七巷调研,发现坊巷内老百姓居住的不少古建筑年久失修,受台风侵袭,屋顶漏雨,有些院落的房屋还出现了坍塌,甚至包括刚刚公布的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沈葆桢故居、林彝聪故居、欧阳花厅等等,也无一幸免。

 

    为了对三坊七巷尽早实施及时、有效的抢救,郑松岩市长与时任福建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一起赶赴漳州,向单霁翔局长汇报三坊七巷文物受灾情况,请求国家文物局派专家到三坊七巷察看灾情、指导古建筑的抢险修复工作。这样,我们专家技术考察组一行4人在完成江东桥灾情考察以后,又增加了对福州三坊七巷的灾情考察任务。

 

    2006年6月9日,我们到达了三坊七巷,现场查看了新公布的沈葆桢故居、林聪彝故居、欧阳花厅、水榭戏台等九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的现状,发现与一般民居同样年久失修,受台风影响严重,不仅房屋普遍漏雨,墙体歪闪、木构架腐朽等险情突出,而且被不当使用、私搭乱建也相当严重,造成了环境的脏乱差,带来许多安全隐患。但令我们十分惊喜的是,虽然这些院落建筑看起来破旧颓败,但不失其空间布局独具匠心、木构梁架的古风韵味、室内外装饰的精雕细琢和用材用料的考究,无不显示出其曾经的地位、品位,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难想象当年士大夫文人居住生活在此的场景氛围,深感福州城中能完好保存这些街巷、院落和名人故居的珍稀与难能可贵。

 

    回到北京后,我们就三坊七巷专题向国家文物局作了汇报。讲述了三坊七巷街区与建筑群的历史、艺术、人文价值以及台风侵袭的现场灾情,建议国家文物局能够支持福州,尽快开展三坊七巷抢险修复。我们的建议得到了单局长的支持,国家文物局还把三坊七巷保护工程列入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总项目当中。因而,我和三坊七巷保护工程自此结下缘分,难解难分延续至今。

 

    坊巷明珠:呵护文化遗产

 

    三坊七巷历经发展变化,坊巷整体格局完整,院落结构清晰;街区内200余座古建筑风韵犹存,总体保持着明清时期原貌。其中的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保存的建筑形制完好率占原建筑的80%左右,而且工艺精湛,底蕴深厚,是三坊七巷建筑群精品中的精品。三坊七巷这片源于里坊制度发展而来的城市居住空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积淀,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到了近代更是出现了一批对中国近代史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因此,这里的建筑融合了礼教、宗教、人与自然的协调和关系、主人对子孙后代的教化以及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寄寓,展现出贵族和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家、国理想和个体对道德修养的追求,充分体现了士大夫阶层特有的文化价值和丰富的历史底蕴。街区内院落建筑设有的书楼、花厅以及小巧的园林、假山、池、亭(类似“咫尺山水”),充分体现了中国文人自汉唐以来一脉相承对高雅生活情趣和审美的追求。

 

    三坊七巷的建筑品质还体现在其用材做工上的“工精料实”。院落铺地和建筑台基都使用通长的大块条石,建筑的木梁枋和地板也使用通长大木料制作,建筑高敞,给人以秀丽而大气的感觉;门窗隔扇多用金丝楠木、黄杨木、檀香等珍贵木材,垂莲柱头和隔扇雕刻采用镂空、圆雕,做工极其精巧细致,图案多为福寿和文房题材,展现了建筑装饰灵巧精美的一面。三坊七巷建筑中的彩绘与灰塑也充满了特色。粉墙黛瓦的墙头彩多绘以素雅的蓝、黑、绿色为主色调的彩画,其中点缀少量的黄、红色。画面题材丰富,内容多样,有画龙飞凤舞,有画花鸟虫鱼或人物,有的陈述祖宗功绩、二十四孝故事、学习有成、考中状元用以教化子孙后代、激励奋发向上。具有独特的地方建筑艺术特色;建筑艺术表现力独特。

 

    精益求精:制定保护规划和修复方案

 

    高质量的保护修复离不开合理可行的保护规划导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复工程,须根据建筑的形制特点、残损程度、主要病害等制订出具体的修缮方案,明确修缮技术措施和工艺做法,才能开始实施。因此,在已有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指导下,三坊七巷管委会委托清华大学张杰教授负责编制专项《福州市三坊七巷文物保护规划》。为了尽快开始修缮工程,邀请福州市古建设计研究所、浙江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广西文物保护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遗产保护研究所、北京市古建所、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等单位来三坊七巷,对国保古建筑群分头进行勘测设计。在保护规划、修缮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国家文物局多次组织专家,对保护规划及修缮方案进行认真论证评审,反复修改,精益求精。根据三坊七巷的重要价值和全面、真实保护的高标准,单霁翔局长还建议,将《福州市三坊七巷文物保护规划》提升为《福州市三坊七巷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要求把三坊七巷所包含的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街区、街巷、文保单位建筑、历史建筑以及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习俗、民俗活动、民间工艺、风味饮食等)进行有机结合、全面保护,实现从建筑单体、院落、环境、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等各方面,统一到一个文化遗产总目标下的整体保护。

 

    一丝不苟:严格把关保护修复过程

 

    在三坊七巷管委会(为三坊七巷文物保护工程专门成立的领导机构)的协调领导下,率先成立了由资深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老先生(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为首的保护工程项目专家组,聘请全国多位、多学科专家对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进行全程把关指导,负责评审三坊七巷文物保护规划、工程勘察设计方案,实施过程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检查施工中文物保护原则的把握、工程质量、工程资料的记录,以及工程验收等工作。为了保证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达到文物工程的高标准和预期目标,单霁翔局长建议为此项工程特别设立责任建筑师和责任规划师,推荐我和张杰分别担任,以此加大专家责任,加大对保护工程的指导监督力度。三坊七巷管委会还专门聘请了福州本地有经验的古建筑专家陈木霖和陈文忠(人称“二陈”)对修缮工程实行现场全程、全方位监督指导,及时解决实施中出现有关建筑形制、材料、工艺做法等方面的具体问题。遇到技术难题时,管委会负责人和设计、施工单位负责人与本土专家、特聘专家组一起协商解决;遇到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则组织大家亲临现场踏查,再联袂开会商讨,统一意见,排除困难,推进工程顺利实施。

 

    在三坊七巷保护修缮工程中,首先要坚守文物保护修复原则:一是不改变文物原状,对古建筑尽量少干预;二是坚持传统做法;三是注重整体保护、特色保护。三个原则旨在尽可能多保留三坊七巷古建筑群原来的格局、形制、材料、工艺以及文化特色,尽可能使其延年益寿、真实保存,而不是修旧如新。三坊七巷的保护修复成效也表明了坚守这三个原则的必要性、正确性和重要性。

 

    为在修缮工程中落实文物保护原则和把握修复的真实性,三坊七巷管委会组织技术人员对福州地区古建筑形制、材料、工艺做法等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调查研究,整理归纳出三坊七巷古建筑不同时期的营造特色、建造做法、构件样式、制作工艺等,专门编制了《三坊七巷古建筑修缮施工技术导则》,明确了建筑保护的要求和修缮技艺的要求,并根据修缮工程的类型和性质,总结出了工程 “四法”:修补法、局部加固法、加固法和更换法,以保持原状、保存原构件为最高追求,以修补加固为主要手段方法。同时,注重传统工艺技法的运用。在金斗桥地段设置了专用场地,进行古建筑修复材料、操作工艺的前期试验,取得成功经验后再推广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如夯土墙的试验,使用了泥土、瓦砾、瓷片、糯米、生石灰等原材料,按照不同配比试验找出与原墙最接近的指标;灰塑试验时,在福建漳浦沿海找到传统烧制壳灰的场地,经过现场调研和试验,总结出了壳灰、灰塑制作工艺,应用在修缮工程中既保证了质量、保存了原材料原工艺,还使传统材料、工艺技术得以传承延续下来。

 

    例如,在二梅书屋后花园修复中,原作为主人接待贵客用的四面亭屋顶,被后人使用时改建成为“双坡顶”,此次维修设计方案原本维持“双坡顶”。但当四面亭揭开屋面维修时,在木梁柱上发现了斜向的卯口,在墙壁上找到“歇山顶”的印记和特有的陶制雨落管,综合其他建筑遗存和老住户对四面亭的记忆,管委会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和专家们到现场实地考察会审,大家认为遗存证据充分,同意纠正后人对四面亭屋顶的不当改动,实施有依据地修复其歇山形式屋顶。在对于一些损毁严重的建筑和院落,实施先期地面的考古挖掘清理,查看遗址和基础情况,并根据搜寻到的历史资料,确定究竟采取遗址保护还是展示修复,但要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并按照批准的方案付诸实施。在三坊七巷保护修复过程中,专家组每年都会到工地现场进行工程检查若干次,对文物保护原则执行情况、工程质量、效果进行检查。在高标准、严要求的检查中,纠正了一些不够规范的做法和做工较粗糙的弊病;对于施工中尽可能多保留老构件、努力传承地方传统的做法也均给予了高度赞扬。

 

    例如,优先收集、使用老石料。开始有人提出:找不到整块的大石料能否用小石料拼补,但如果这样修复,建筑就达不到前人的品位追求和建筑原状,因此还是坚持按照原来石料的形制、规格和原有的工艺加工制作。杉木采购也坚持要用30年以上的非速生材。三坊七巷所需的砖瓦,选择在土质较好的闽侯文山,开设了一个专门窑厂,为三坊七巷直接提供青砖青瓦。此外,对体现三坊七巷独特艺术韵味的建筑壁画灰塑的保护修复则是又一棘手难题。残存下来的壁画、灰塑非常少,且斑驳、残缺、脆弱,大部分已损毁无存,抢救保护任务十分紧迫。管委会邀请了在全国壁画彩绘修复领域享有美誉的西安文保中心来三坊七巷进行保护修复工作。西安文保中心针对壁画、灰塑的材料、工艺、病害病因、环境因素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和检测试验,坚持原材料、原工艺,采用加固、揭取、灌浆、清洗等方法,抢救性保护修复了仅存的珍贵壁画、灰塑。为了传承三坊七巷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保留原有文化风韵,西安文保中心通过从残留壁画、灰塑中查找信息,查阅历史资料,从宅院的功能及原主人的身份、文化品位进行研究考证,走访曾居住过宅院的老人,多方获得可借鉴信息,按照原位置、尺寸、题材、色彩补绘壁画缺失的部分,恢复宅院建筑风格,也使这些壁画、灰塑得以“复活”,成效明显。该项壁画保护修复工程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

 

    三坊七巷的保护修复不仅仅是建筑单体的修复,它是一项涵盖了街区整体保护、文物保护单位、濒危建筑群抢险修缮、周围环境整治和后期使用与展示利用的综合保护工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工期让位于文物保护和工程质量,没有因为赶时间而使文物保护和工程质量受到影响。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保护修复工程达到了预期效果和较好的社会反响,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把一个真实的三坊七巷完整交给后人。

 

    (原载2017年《叙事——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集体记忆》)

附件下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