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进行第一次分组讨论。政协委员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探索榕台融合发展新路,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全力打造新时代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积极建言献策。 

  

要成为人才高地
 

 

   政协委员张文胜认为,我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福州大学城就是一个“宝”。因为这里每年有数万大学生流进流出,还有许多专家学者,是人才的聚集地、创新的策源地。张文胜建议,要争取在福州建设大型科学设施,通过设施可以吸引一大批高端人才。 

  政协委员尤典真说,福州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坚持科技创新是关键,而人才则是重点。福州要在引进人才上闯出新路,可以走一条柔性引进人才的道路——通过院士工作站、与院士共建合作项目等方式,柔性地引进高端人才,弥补福州高端人才稀缺的不足。 

  政协委员陈硕表示,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就要对标现代化的国际城市,用国际视野确定大方向。在城市发展、产业落地方面,院士、专家能够真正带动福州高层次现代化产业发展,为城市提供经济增长动力。可以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通过福州大学城的建设吸引知名国际人士等各种高端人才,并给予优惠的政策,让福州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得更好。 

  来自澳门的政协常委林裕以“他山之石”强调人才引入的重要性。他介绍,澳门引入了大量的国际化人才。借助人才红利,澳门蓬勃发展了20年,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化都市。由此可见,人才引入对于推动城市进步的重要性。林裕表示:“福州人遍布世界各地,在国际化人才引入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先进人才的引入必然会为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注入动力。” 

  “不仅要把人才引进来,更要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不断升级各项扶持政策将人才留下来。”政协委员何飞说,“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我们还要大胆地走出去,吸收先进经验后本土改造为己所用。引进来、走出去同步进行,为同一个目标努力。” 

  

教育应有国际视野
 

 

  

   国际化的福州,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教育。城市的教育发展战略应当紧跟福州迈进的国际化步伐。政协委员们表示,在谈论福州教育的现状与未来时,目光不能仅放在厦门、北京、上海等省内外传统教育强市,应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高远的目标,以国际眼光和标准来打量自身。 

  “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政协委员袁耀锋认为,福州应当充分抓住机遇,在高等教育、中等教育等方面引领全省。 

  在讨论中,政协委员纷纷表示,福州要着力发挥优势,把福州教育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推动产学研用有机结合;要着力补短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另外,要在教育理念、体制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大胆创新突破。 

  作为一名在大学城工作多年的教育科研工作者,政协委员林文忠对于大学城近期的飞速发展感触颇深。在他看来,高校要想在科技、文化等方面助力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需要实验室、人文社科基地脱颖而出,成为发展的制高点和名片。 

  林文忠认为,不仅要加大硬件投入,大学城师生也要有责任感和担当,需要靠艰苦奋斗、拼搏的精神组织攻关,用奉献精神取得一批能够真正帮助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成果,助力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 

  政协委员方晓敏长期从事基层教育。她认为,在福州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过程中,教育肩负着“助力”的重要职责。福州教育应有国际视野,放眼全球,做好对外交流、文化交流,着力提升国际知名度。 

  “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学生的家国情、中国魂;努力实现品牌办学,通过举办多元实践活动,管理好课堂,锻造好师生队伍。”方晓敏建议,各地各校要共享好资源,共通共商、共享共建。通过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互动,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既有中国传统文化气质,又兼具国际视野的福州人。 

 

打造集中产业群
 

 

  

   政协委员林坤才认为,将福州打造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市,需要制定一个长远规划,包括地块的规划、产业的引进等。 

  “当前福州产业链比较分散,还没有形成集中的产业群,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林坤才表示,现代化国际城市离不开集中产业群的发展形成,这个过程并非一朝一夕。 

  林坤才说,当前福州地块规划有限,福州要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市,需要5到10年的规划沉淀。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比如对滨海新城的建设发展、产业引进方面予以支持。相信不久之后,福州能打造属于自己本土特色的集中产业群。 

  政协委员魏晓曦表示,发展产业,不仅要在制度规划的制定上要有好政策、好措施,还要在执行层面上出台具体的政策文件,让规划目标落到实处。在发展产业上,不仅要注重引进外来企业,还应关注本地企业,共同培育壮大福州的产业。 

   

构建“福”产业
 

 

  

    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离不开福州本土文化产物的沉淀。 

   政协委员施宏贵表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今年在福州召开,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福州可以通过构建“福”产业,更好地接轨国际社会。如创新“福”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福”文化与科技、教育、商业、旅游、体育、生态等领域融合发展。通过在三坊七巷设立文化展示交流馆,举办研讨会,集中宣传推介“福”文化知识及“福”产业。此外,突显福建全域旅游的“福”元素,可以积极争取参加“中国福”全国城市文化交流活动,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福”文化旅游品牌。 

   施宏贵说,开发“福”文化数字化产品,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一项举措。可以通过规划建设“福”文化数字体验馆和中国“福”文化数字展示中心,打造“福”文化网上乐园,让市民畅享数字“福”文化产品;扶持企业开发“福”文化类的数字影视产业以及原创动漫产品。 

 

数字体育是一大助力

 

 

  

作为省田径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政协委员王海飞一直关注福州体育行业发展。2015年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福州举办,这是福州第一次承办全国性体育综合赛事。以此为契机,福州进行了高标准体育场馆建设,为未来承办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打好硬件基础。近年来连续举办的国际马拉松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赛道串联福州知名景区公园,不仅提高了福州体育的知名度,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不久前外省体育专家游览福道后感叹:“繁华城市中难得有这样一处山间美景,在这里开展5公里健身跑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 

  借助数字福州平台优势,福州智慧公园、智慧场馆、智慧跑道等建设也在全力推进中。“我们有能力也有动力将数字体育打造成一张亮眼的福州名片,为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注入动力。”王海飞说。 

  

 

因地制宜发展高优农业
 

   政协委员李克海从事农业领域20多年。他表示,中国是农业大国,北方地广人稀,在农业发展方面可以进行机械化操作。福州在育种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而且气候和台湾相近,应该因地制宜发展高优农业,借鉴台湾的先进经验做法,将产值做大。 

  李克海说,福州在农业发展方面相对薄弱,应该提升农业发展,建立福州育种基地。 

  李克海说,福州本土的南瓜、丝瓜等农产品做得还不错,但与国际接轨较弱,可以通过福州商会的搭桥牵线,打造“一村一品”,打响福州农产品知名度。同时,引进台湾农业创业园新品以及先进的育种技术,做大做活福州当地农业,并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