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政协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各专委会>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头条要闻

悦享福州文史|绝口不谈和议事 千秋唯有左文襄——纪念左宗棠逝世140周年

发布时间:2025-09-11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字号:【

作者:屈胜龙

 

  2025年是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逝世140周年。左宗棠以收复新疆等历史功绩,奠定了其作为中华民族英雄的不朽丰碑。

 

湘上农人:“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左宗棠在陕甘总督任上


  左宗棠,字季高,号朴存,清嘉庆十七年(1812),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东乡左家塅(今岳阳市湘阴县金龙镇新光村左家塅)。曾祖父左逢圣常到高华岭施茶、袁家铺施粥,祖父左人锦倡办族仓,父亲左观澜修建“义仓”,散粮济困。左宗棠3岁时,祖父在湘阴梧塘塾屋教他读书写字。1816年,祖父举家迁到长沙贡院东街开馆授徒,左跟班读书。道光六年(1826),左宗棠参加县试,名列第一。

 

  习学以用,三试不第。道光九年(1829),左宗棠开始阅读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齐召南的《水道提纲》,后读魏源的《海国图志》,接触国家历史地理、山川险要、河流分布、战守机宜等。1832年5月,左宗棠参加朝廷恩科乡试并中举人。同年,他与湘潭闺秀周诒端结婚,入赘周家。1833至1838年间,左宗棠三次赴京会试均未第。左宗棠继续潜心修学,并题联明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躬耕柳庄,自名今亮。在湘潭,左宗棠致力舆地之学,绘制皇舆图。1839年,他受聘任安化籍两江总督陶澍幼子陶桄的家教,并协理家事。在陶家,他饱览藏书,研究清朝宪章、公牍、奏折。1843年,左宗棠在柳家冲(今湘阴县樟树镇柳庄村)建成“柳庄”,翌年9月迁至新居,结束寄居岳家12年的生活。左宗棠一边执教陶府,一边在柳庄实践种稻、育茶、插柳、造桑、植竹等农事;自号“湘上农人”,写出《朴存阁农书》。左宗棠崇拜诸葛亮,他在信中常署名“亮白”“葛亮”,言谈时常自称“今亮”“新亮”。

 

湘江夜话:“西定新疆,舍君莫属!”

 

  左宗棠的学问见识、能力才干,让他声名远播,一些识人爱才的官吏欣然与他为友,甚至结为忘年之交,托以国事。

 

  学以致用,两贺相助。1830年,江宁布政使贺长龄丁母忧回长沙。左宗棠常去借书,贺“以国士见待”,亲自登梯取书,互通读书心得。贺勉励左,要志存高远,不要安于现状,自限其成。贺弟熙龄时任城南学院山长,也鼓励左宗棠读书要在致用上下功夫。他曾赋诗相赠:“六朝花月毫端扫,万里江山眼底横。开口能谈天下事,读书深抱古人情。”并自注:“季高近弃词章,为有用之学,谈天下形势,了如指掌。”

 

  学馆题联,陶澍激赏。1836年,左宗棠应湖南巡抚吴荣光邀请,到醴陵渌江书院任主讲。翌年10月,陶澍回安化扫墓,途经醴陵。县令准备行馆并请其题联:“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左宗棠联中写出了道光帝14次召见陶澍并题赠“印心石屋”匾额的殊荣。陶观联后击赏,与左宗棠彻夜长谈,视为奇才。

 

  湘江剪烛,林公授命。1849年11月,云贵总督林则徐辞官回乡,约左一见。1850年1月,左宗棠在湘江边见到了这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英雄。两人一见如故,竟夕倾心交谈。林则徐对左宗棠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林则徐将在新疆、陕甘期间整理的有关新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慷慨相赠。他对左宗棠说:“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

 

湘府幕宾:“内清四境,外援五省。”

 

左宗棠故居——柳庄(航拍)


  咸丰元年(1851)1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左宗棠应湖南巡抚二度相邀,以幕宾身份运筹抗击太平军。

 

  受荐入幕,崭露锋芒。1852年7月,太平军进攻长沙,左宗棠由柳庄避居湘阴玉池山白水洞。湖南巡抚张亮基两次相邀被拒,张又托左的好友胡林翼、江忠源、郭嵩焘和二兄左宗植相劝,左宗棠方应允。10月,太平军抵达长沙。左宗棠调整军事部署,严密抵御。太平军逼攻50多天未果,只得撤围。1853年秋,张调任山东巡抚,左宗棠辞归湖南。

 

  再事湘府,扭转乾坤。1854年3月,太平军占领岳州、湘阴等地,左宗棠携家人赴湘潭辰山避难。湖南巡抚骆秉章多次力邀,左公只得入幕相助。左宗棠制定“内清四境,外援五省”战略方针,以攻为守,将太平军逐出湖南;组织出省作战,牵制敌军于省外。他派兵驰援湖北、广东、贵州、江西、广西,助成五省“剿匪”大业。在省内,左采取整顿吏治、改革漕粮、稳定货币、控制物价等办法稳定民心。左宗棠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理政方略,在为期五年零九个月的第二次幕湘期间取得巨大成功。1856年被授兵部郎中。

 

  因祸得福,创建楚军。1859年4月,左宗棠和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为礼仪细节大吵一架。咸丰令湖广总督官文密查。咸丰帝师、侍读学士潘祖荫奏曰:“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骆秉章、郭嵩焘、曾国藩等也来求情,咸丰竟有意启用左宗棠。1860年6月,清廷命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襄办两江总督曾国藩军务。7月,左宗棠回长沙精挑5000名湘楚旧部组建楚军。年底,率部克江西德兴、婺源、浮梁和浙江建德,败太平军于江西景德镇。1861年4月,败太平军于江西乐平。不久,浙江告急。清廷令左督办浙江军务。左宗棠整治军事,淘汰弱旅,募集军饷,设立水师,终于扭转战局。同治元年(1862)2月,左宗棠任浙江巡抚。1864年3月,克杭州、余杭。捷报进京,朝廷大喜。4月诏加左太子少保衔。

 

湘军西征:“我之疆素,尺寸不让!”

 

  左宗棠是洋务运动先驱,主张学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保国安民、强国富民。在塞防之争中,主张塞防、海防二者并重。他亲率湘军,抬棺西征,收复新疆。

 

  洋务先驱,西靖陕甘。在浙江巡抚任内,左宗棠招募工匠仿造小火轮,破解造船难题。1866年,左宗棠筹建福州船政,同时创办船政学堂。9月,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受命平定西捻军和甘肃回汉变乱。针对西捻军“飘忽驰突,兼善用骑”特点,左宗棠发展骑兵和车营,择机迅疾打击捻军。1868年8月,荡平捻军。在平定陕甘回乱中,左坚持“汉回番民,同属国人”的民族思想和“不论回汉,只辨良匪”的原则,采用“先威后抚,剿抚兼施,各个击破”的策略,平定乱军,收复西宁。

 

  塞防之争,朝堂直谏。1865年初,清朝附属国中亚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在沙俄的支持下入侵新疆喀什。1874年5月,日本入侵台湾。在边防陷入重重危机之时,朝廷分主战派和主和派。主和派李鸿章上奏:“勉图恢复,将来断不能守……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左宗棠则深刻指出,蒙古与新疆唇齿相依、指臂相连,新疆存,则蒙古存,蒙古存则京师安;反之,则京师不保。左宗棠发出“我之疆素,尺寸不可让人”的雷霆之声,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的主张,得到慈禧和军机大臣文祥的支持。

 

  抬棺西征,收复新疆。光绪元年(1875)5月,清廷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制定“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1876年4月,左宗棠从兰州抵达肃州(今属甘肃酒泉),命将士沿途栽植杨柳,至今留下“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美景美谈。8月,左部刘锦棠收复迪化(今乌鲁木齐)。接着,荡平天山北路,之后连克南疆八城,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1880年5月,68岁的左宗棠满怀“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的豪情,抬棺西征。左宗棠的积极备战,对俄形成有力威慑。1881年2月,中俄签订《伊犁条约》。至此,左宗棠收复新疆全境166万平方公里。

 

湘人铁骨:“行中国地,何有照会?”

 

  左宗棠性格刚毅、不畏强暴,以“晚清第一硬汉”“晚清最后一把硬骨头”的铮铮铁骨,为积贫积弱、屡遭欺辱的近代中国赢得尊严,大长国人志气。

 

  威震洋夷,扬眉吐气。1881年10月,左宗棠任两江总督。他四次出巡上海,首次巡视时,他率数百亲兵前往,租界列强以结刀持械须照会为由加以阻拦。左宗棠怒斥:“上海本中国地,外人只租借尔。以我中国军人行中国之地,何照会之有?!”并命亲兵荷枪实弹、拔刀出鞘。洋人见左正气凛然,毫无畏惧之色,即刻清除道路,换升中国龙旗,鸣炮13响以示迎接。此后巡视,洋人一改倨傲,愈加恭谨有礼。1884年2月第四次巡沪时,英、美、德、俄、奥等国领事都近前拜谒,神情恭顺。慈禧多次夸奖左宗棠:“尔向来办事认真,外国怕尔声威。”

 

  中法和约,壮士块垒。1884年8月,中法战争爆发。翌年3月,左宗棠指挥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投降派却视大捷为求和良机,于4月签订屈辱的《中法议和草约》,从越南撤兵。左宗棠看到和约后,气得颤抖,连声高呼:“出队,出队,我还要打!这个天下,他们不要,我还要!我从南边打到北边,从北边打到南边,我还要打!皇帝也拦不住!”

 

  英雄远去,丰碑永存。光绪十一年(1885)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因病辞世,享年73岁。消息传出,“全城百姓,无不扼腕深嗟,皆谓朝廷失一良将,吾闽失一长城”“江南江北居民,奔走痛悼,如失所亲”,军队士卒“倍深哀痛”。27日,朝廷追赠左宗棠为太傅,赐谥“文襄”。12月10日,左宗棠安葬于长沙府善化县八都杨梅河柏竹塘山(今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白竹村)。

 

  (原载《福州文史》2025年第2期,作者系中共岳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编纂室〉党史编研部部长)

附件下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