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享福州文史|李拔望耕台为念民劳
望耕台。
乾隆壬午,郡守李拔题
乌山忘耕台
这段石刻位于乌山的望耕台上。
李拔(1713—1775),字清翘,号峨峰,生于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系明末义士李杠后代,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福州。在担任福州知府期间,他以深厚的悯农情怀、亲民作风和显著的政绩受到百姓拥戴,被誉为“一代循吏”。
他曾率僚属登临乌石山,至南麓范承谟祠堂虔诚致祭,后步履攀至祠前巨石清尘岩巅峰,举目远眺福州府城内外,见广阔田畴翠色盎然,农夫辛勤劳作场景历历于前,不禁诗兴勃发,吟咏《题望耕台》诗一首:“为念民劳登此台,公余坐啸且徘徊。平畴万亩青如许,尽载沾涂血汗来。”表达了对农事的关切与敬意。
他命人于乌石山清尘岩巨石上镌刻“望耕台”,并依台而建望耕亭。这块巨石位于乌石山南麓,视野开阔,可俯瞰福州城外的田园风光。
李拔《题忘耕台》诗刻
李拔在任上大力发展农业,鼓励种植玉米、棉花等作物,提倡种桑养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提升。他深入民间,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慰问农夫,亲身实践劝农政策。而在鼓山、于山、乌山等地的众多摩崖石刻中,他的题刻如“云程发轫”“毋息半途”“欲罢不能”等,也都体现了他刻苦求学、勤勉为政的人生哲学与从政理念。
在福州任内,他还大力兴修水利,挖掘河道,设立书院,兴办义学,实行“薄赋便民”的政策,减轻了百姓负担,提高了教育水平,这些实实在在的德政赢得了一方百姓的口碑,形成了“两郡争守”的佳话。福州百姓对他的敬仰与留恋,正是对其一生清廉公正、励精图治的最佳肯定。
透过这方摩崖石刻,我们再次感受到李拔以民为本、心系农耕的崇高情怀与卓越政绩。
(撰稿:林丽钦,原载2024年福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福州摩崖石刻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