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与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 专家建言培育壮大农旅后备箱经济新模式
近年来,乡村旅游迅猛发展,并由此诞生了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后备箱经济。为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11月6日下午,市政府与市政协召开“培育壮大农旅后备箱经济新模式”专题协商会暨“关于推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筑建‘福海粮仓’的建议”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市政府副市长林治良,市政协副主席郑章干,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提案委,市直有关部门、市属国企、部分区(市)县政府、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市九三学社相关负责人以及部分市政协委员、智库成员、行业专家参加。
市政协课题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数据收集等工作,对福州市“后备箱经济”的发展现状、取得成就及存在问题开展了充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福州市“后备箱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品牌建设稳步推进,各类节庆活动异彩纷呈,但仍存在整体运营能力不足、乡村旅游质效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此,调研组围绕创造消费需求、扩大优质供给等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包括推动农文旅融合示范区精品化建设、打造乡村精品旅游线路景观、实施“后备箱基地”标准化管理、推广乡村赶圩活动、推动特色农产品现代化生产及加工集群化、品牌化、系列化发展,以及多元化拓展销售渠道等。
市政协委员、市城投集团副总经理林军华建议,可化零为整,通过连片效应带动区域文旅项目集合发展,利用供销社现有网点,串联整合销售渠道,把农产品“带出去”,还可与教育、培训融合,充分利用工作日淡季,引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把教育培训、社会实践带到乡村。
如何盘活存量低效闲置文旅资产?智库成员、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志峰建议选择具有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的存量乡村文旅项目通过文化融入进行创新盘活,并融合乡村创意设计、演艺、音乐、美术等外部力量。同时,针对后备箱经济中“卖什么”“卖给谁”“怎么卖”的问题,陈志峰从产品质量、产品宣传、目标客户定位、销售策略创新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建议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出台乡村振兴相关的特殊人才政策,让人才政策更接地气。企业也要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寻求业态互补,提供可持续性的体验式服务。”行业专家、金砂文旅产业集团董事长陈虹提出了文旅运营在人才、可持续运营、产品与市场接轨三大难点,并分别对职能部门和企业提出建议。
智库成员和行业专家的真知灼见激发了现场讨论的热情,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供销社、市振兴乡村集团等也分别从各自职能出发,对协商建议作出回应,展示了在培育农旅后备箱经济新模式、丰富农产品高质量供给、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品牌建设、文旅活动组织、农旅后备箱经济品牌化与常态化建设以及开展沉浸式活动体验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和显著成效。
会议还就“关于推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筑建‘福海粮仓’的建议”重点提案开展办理协商,市海渔局、市商务局分别汇报了提案办理情况。
“要落实提案及答复提出的推动水产养殖从滩涂转向浅海养殖再向深远海拓展的相关建议,就要用足用活国家级政策。要以工业化思维打造‘蓝色粮仓’,海水养殖实现以农牧化、工程化为特征的1.0版向机械化、智能化为特征的2.0版转变,并积极推进向以数字化、体系化为特征的3.0版转变,加速推动新质生产力‘下海’,为全国海洋牧场建设作出示范。”市政协委员、连江县政协主席吴思斌围绕提案,从加强水产苗种培育、优化渔业养殖结构、拓展养殖平台建设、持续壮大远洋渔业、坚持渔业品牌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发言。
会议指出,福州山海相拥、物产丰富,应充分利用这一独特优势,加速推进调研成果的落地转化,通过深化乡村旅游和农文旅融合发展,激发特色旅游商品消费潜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同时,要坚持高标准打造发展样板,以示范引领的方式,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