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政协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各专委会>调研室工作>头条要闻

政协天地|深化党建统领政协协商工作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19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字号:【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成立人民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切实落实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各项要求。”进入新时代,随着政协协商格局不断拓展、形式不断丰富、频次不断增加,确保政协协商的方向性、政治性、多样性、规范性,已经成为人民政协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人民政协深化党建统领协商工作,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紧扣中心大局认真履行职能、积极担当作为,更好把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推动政协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展示新样子、作出新贡献。

 

    完善党委对政治协商的领导机制

 

    确保政协协商的方向性

 

    一是坚持把协商民主作为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要加强对政治协商活动的研究部署,统筹安排政党协商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增强协商活动计划性,提高协商议题针对性,支持各方面做好协商准备。

 

    二是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治协商的顶层设计。加强党对政治协商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配套实施办法,对政党协商、政协协商的内容、形式、程序、成果落实等进行具体规划和设计,不断提高政治协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注重发挥年度协商计划的引领作用,整合各级各部门的协商资源,汇聚合力提升政治协商质量。

 

    三是发挥政党协商的示范引领作用。各级党委要带头规范开展政党协商活动,在有关重要文件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修改、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关系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重大问题等重大决策制定前和实施中,凡是适合公开讨论、协商的,都应通过会议协商、约谈协商、书面协商等形式,主动开展政党协商。

 

    四是支持在政协规范化开展政治协商活动。应充分发挥政协党组在政协协商中的领导作用,重点对政协协商的议题、程序、方法、过程、结果等进行引导、组织。

 

    充分发挥政协党组在政协协商中的主导作用

 

    确保政协协商的政治性

 

    一是健全完善政协党组协商议事工作规则。出台具有政协特色、操作性强的《政协党组协商议事工作规则》,明确党组书记负总责、党组成员分工负责、机关委办和政协委员积极参与的“以党建推协商”工作格局,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面覆盖的协商工作链条,推动政协协商民主工作落实。

 

    二是持续深化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主责的协商工作机制。确保政协协商选题经政协党组研究把关报送同级党委决定,调研过程由政协党组牵头、政府有关部门配合推进,协商现场由党委、政府、政协共同组织,协商成果由政协党组整理报送、党委政府落实转化的工作机制,形成完整的协商链条和工作闭环。

 

    三是切实发挥党员委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政协党组成员+专委会党支部+界别”为纽带,落实党组成员联系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推动“两个全覆盖”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强化党员委员的履职意识,在事关协商方向、内容重点、对策建议等关键问题上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确保协商不越底线、不碰红线,既坚守原则又生动活泼。推动委员党支部积极创新,将“党建阵地”与“协商平台”有机结合,把政治学习、政策宣传、了解情况、反映民意等有机结合,持续推进党建和履职互融共促。

 

    丰富拓展党建统领协商平台载体

 

    确保政协协商的多样性

 

    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在基层一线展现政协协商的生机活力。

 

    一是打造“党建+走进政协”平台。积极探索“让政协走进群众、让群众走进政协”的“双走进”工作机制,通过模拟协商、微协商、旁听协商等形式,增强群众的平等协商意识,培育协商能力,推动政协协商工作触角向基层一线、社会各界延伸,拓展政协服务群众的渠道和方式。

 

    二是培育打造“党建+政协协商+基层协商”相衔接的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平台。发挥政协专门协商的渠道优势和委员智慧优势,联合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党组织,共同建立一批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平台,如合理设置乡镇(街道)政协联络组、社区(界别)委员联系点、委员工作(活动)室等,安排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党组织领导兼任负责人,使基层协商工作有人管有人抓。依托基层协商议事平台,探索建立以政协党组、专门委员会党支部为指导,党员委员为组长,乡镇(街道)或村(居)委会党组织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协商议事领导机构,组织各界人士围绕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等开展协商,促成群众关心的问题困难及时解决。

 

    三是打造“党建+协商式监督”平台。遴选优秀委员应邀担任有关部门的特约民主监督员,指定党员委员担任小组长,组团式开展专项视察、提案督办、民主评议等民主监督工作,提升协商式监督水平。

 

    四是积极探索“党建 +协商”平台。适应新时代网络技术变革和网民群体不断壮大的趋势,加快政协云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党委、党组领导下的协商议政的网络化运用水平,推动更多与界别群众息息相关的议题到政协云进行协商,广泛听取各界网民的意见建议,不断扩大协商民主的参与面。进一步强化“党建 + 协商”平台建设的服务保障,在人力、经费、场地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确保平台建得起来、用得上去。

 

    健全完善党建统领协商服务保障

 

    确保政协协商的规范性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政治协商实践,对政协提请研究确定的年度协商议题视情安排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参加,对协商反映问题和建议予以及时研究解决,对协商场所建设、线上协商平台改造提升和协商活动举办经费等予以有力支持。各级政协党组要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同级党委工作要求,发挥在政协工作中的领导作用,着眼于专门协商机构职能优势、制度优势、资源优势,完善协商工作流程,建强委员队伍,提高协商衔接质量。同时,大力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指导乡镇、村(居)委会建立健全协商议事工作规则、运行制度,共同提升协商实效。

    二是发挥界别群众和委员的协商主体作用。要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在协商中的主体作用,推动政协委员力量下沉一线,通过互动协商、营造协商氛围、凝聚协商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三是注重典型示范。要注重宣传推广基层创新“党建+协商”典型案例,鼓励支持各地边探索边推动、边总结边宣传,不断丰富协商平台,激发基层协商活力,提升政协协商助力社会治理质效。

 

    (作者系福建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福州市政协调研室主任陈小刚)

附件下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