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政协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各专委会>调研室工作>社情民意

推动闽剧文化进校园走深走实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2-22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字号:【

福州市政协委员、仓山区政协主席潘仰武,仓山区政协委员、福州鹏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文森,福州市政协委员、福建省澳区政协委员联谊会副理事长、澳门中亚旅行社经理林佩欣反映:闽剧起源于福州,后流行于闽东,闽北等地,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地区,是闽都文化的瑰宝,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深受民众喜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生活更加多元化,特别是喜爱闽剧的老一辈福州人逐渐离去,观众层面青黄不接,闽剧的传播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兴趣和共鸣,闽剧艺术遭受冷遇,演出市场逐渐萎缩,传播力和影响力逐渐淡化,处于都市文化的边缘。

推动闽剧文化进校园,让青少年接受闽剧文化的熏染,增强对闽剧文化的认同感,是传承、繁荣、发展地方戏曲的重要途径方式。近几年来,我市部分中小学积极开展了各具特色的“闽剧文化进校园”实践。例如,仓山区政协与省实验闽剧团、仓山闽剧协会联合在仓山区霞镜小学开展“闽剧进校园、非遗润童心”活动;福州三中举办“戏曲进校园、经典共传承”活动;晋安区戏剧家协会在北峰中小学举行“戏曲进校园”开班授课仪式;鼓楼实验小学和永泰县实验小学开展了“八闽戏剧进校园”活动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学校与省、市戏剧院团和社会戏剧团体互动联动,逐步了扩大闽剧文化在校园和青少年中的影响力。

但从总体上看,与教育部提出的戏曲进校园全覆盖的倡议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学校领导对“闽剧文化进校园”这项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部分学校领导认为戏曲与教学毫不相关,戏曲进校园只会增加学校额外负担和工作量而影响教学进度。二是家长和学生学习闽剧戏曲兴趣不高。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学习戏曲文化浪费时间和精力,影响成绩、影响升学,甚至有人认为闽剧不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标准,无法激发欣赏和学习的兴趣。三是教师队伍专业保障不够。各中小学均缺少戏曲专业教师,其他课任教师难以胜任这项教学任务。四是推进“闽剧文化进校园”的经费保障不足。中小学校拿不出足够的经费购置一些戏曲服饰和表演道具,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活动的开展。

保护传承和发展福州2000多年闽剧历史文脉,把校园闽剧文化的传播工作做深做实,是打响闽都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建议:

一、提高“闽剧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认识。全市各中小学校要把“闽剧文化进校园”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把这项工作列入学校督导考核、校长职位考评的重要内容,促进抓好落实。

二、探索完善“闽剧文化进校园”工作机制。一是各中小学推行校长负责制。由一名副校长负责,学校团队、学生会组织积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建立常态化合作。加强中小学与省、市戏剧院团、艺术学校以及社会闽剧协会团体的互动联动,建立联合互动制度。三是形成制度保障。市、县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创建闽剧文化特色校园纳入年度规划之中,把戏曲文化教育列入学校学期课程安排和课外活动计划要求中,开展观摩、比赛、评估活动,促进闽剧文化进校园、上课堂工作落到实处。

三、丰富“闽剧文化进校园”活动形式。一是鼓励中小学校以闽剧文化为主题开设“闽都文化小讲坛”“闽剧艺术表演兴趣班”等课外活动,定期为学生举办闽剧艺术文化、闽剧发展历史讲座和闽剧文化故事会。二是促进学校、学生会活动融入戏曲文化元素,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培育一批闽剧特色中小学校。三是积极组织学生走出去,赴闽剧院团、闽剧艺术学校参观学习,观看闽剧表演,近距离接触富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增强学生对传承闽剧艺术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四、汇聚合力为“闽剧文化进校园”搭建平台提供条件。一是加强“闽剧文化进校园”师资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和文旅部门协调,聘请省、市剧团优秀演员、闽剧艺术家担任学校的闽剧文化教师或闽剧非遗文化传承志愿者,为学生授课,并为学校培训闽剧表演艺术教师。二是拓展闽剧艺术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空间渠道。组织编写通俗闽剧文化教材,创作优秀闽剧折子戏到各中小学巡回演出,举办暑期闽剧艺术表演公益培训班,开辟青少年闽剧专场组织学生观摩表演,延续举办青少年闽剧表演赛等等。三是教育部门、财政部门要为“闽剧文化进校园”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使这项工作走深走实,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附件下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