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办好办特第六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建议
福州市政协委员、闽侯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陈祥波,长乐区政协委员、长乐民盟盟员、长乐区政协二级主任科员许觅觅反映:我国第六个农民丰收年即将到来。近年来,福州各地坚持每年举办庆祝农民丰收节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也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一是农业农村农民主角地位不够突出。丰收节活动更多依靠政府部门主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民间社会力量等参与不够深入。内容多以展示特色农产品为主,农村风俗习惯展示不明显,农文旅融合不紧密,助力农民增收特点未显现。二是活动出现“同质化”“形式化”现象。每年的农民丰收节活动多为展示展览、文艺汇演,主题几乎年年相同或照搬照抄,有些地方甚至拼凑展销产品,拉低产品总体质量。农民丰收节的文化教育价值不够明显,未与民俗文化、学生劳动教育等有机融合。三是宣传发动还不够有力,节日品牌知名度不高。大众对农民丰收节的熟悉度、参与度较低,部分地区农民甚至对丰收节不知情、不了解,有的村干部对这一节日也十分陌生。四是服务保障不够有力。经常在农民丰收节前后出现秋雨、重点活动现场交通堵塞等突发状况,但是基层应对准备不够充分,影响市民下乡和活动举办。
为此,建议:
一、搭建特色风采展示平台,让农民群众唱主角。一是因地制宜举办农业生产技能比武。结合制作橄榄、茉莉花茶,养殖鲍鱼、金鱼等福州传统优势特色农业,组织评选“橄榄果王”“茉莉花茶王”“鲍鱼大王”“金鱼大王”等地域性趣味比赛,让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真正参与进来,通过比赛助学习、促生产,进一步树立当地特色农业品牌。二是挖掘好“农民丰收节”的文化传播价值。可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便于人们记忆并且传播。三是发挥智慧农业、生态旅游等优势,促进农旅融合发展,不断满足都市群众对近郊旅游的需求。
二、引导市场力量广泛参与,让农民得实惠。农民丰收节是展示农业丰收成果、推介品牌产品、活跃城乡市场、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平台。一要向全社会发出惠农助农倡议,引导电商平台、商超物流企业、行业协会等主体广泛参与,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促消费活动,支持主产区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促销、集中采购活动,让农民有收获,钱包鼓起来。二要组织社会力量赴农村开展爱心义诊、法律咨询、慰问演出、科技帮扶等送温暖活动,将农业需要、农民关心、农村关注的政策、信息、技术等先进要素送到田间地头,让农民群众物质上更富裕、精神上更富足,落实惠农助农措施。三要动员引导市民下乡,感受农业丰收成果和农村农民新变化。特别是发动青少年力量进农村,鼓励以学校为单位开展“我在乡间有亩田”活动,承包农村闲置田地,开展农业生产实践体验活动,让丰收节更好发挥育人效果。
三、守正创新培育特色活动,打响特色节日符号。一是精心组织安排好特色节庆活动。多增加体验性、互动性环节,发挥古村落、畲族村寨、农业文化遗产等独特价值,用好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族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沉浸式节日活动体验。二是把“农民丰收节”的文化元素引入校园。发动各类党校组织学生走进农家,了解中国古代的农耕习俗、农业知识,感受农家生活,引导学生将心目中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写出来、讲出来、唱出来。三是挖掘“农民丰收节”的民俗特色。要鼓励和支持各地乡村紧密结合自身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举办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民丰收节活动,充分展示乡村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风采,形成具有乡村区域特色的庆丰收活动品牌。四是统筹用好农耕文化教育教学资源。推动各地各校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动中国农民丰收节成为农耕文化教育的常态化实践载体。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一批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实践教育活动品牌。
四、加强多方位多元化宣传,讲好中国农业丰收故事。一是组织线上线下全媒体推广活动。提前开展节日宣传活动,营造节庆氛围;开展丰收主题宣传,多视角、全方位讲好丰收故事,集中呈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场景。二是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多种方式,充分展示福州乡村独特的美景美食、历史人文、地道物产、风土人情,吸引更多的外地朋友到有福之州观光旅游,真正实现以节日促发展、以节日促共富。三是鼓励推动各类博物馆、科技馆等围绕丰收节开展公益性展览等活动,运用现代化手段展现我国优秀农耕传统文化。
五、加强工作统筹,确保农民丰收节安全有序。有关各方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农民丰收节组织实施方案,完善秋雨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结合往年经验教训,深入查找风险隐患、薄弱环节、管理漏洞,加强资源调度,强化舞台搭建、场地布置、用电用气等方面安全监管,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