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政协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各专委会>调研室工作>社情民意

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加快向社会开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2-22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字号:【

福建省政协委员、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福建大有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昌鸿,民建福建省直三支部组织委员、中仪医疗器械(福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金华,福州市政协特约信息员、民建台江区工委综合支部委员黄佳嘉反映:近年来,我国健身人数逐年增多,全民健身氛围愈加浓厚。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2022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有2.62平方米,同期美国、日本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为16平方米、19平方米。教育部、体育总局于2017年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馆作为社区居民体育活动场所已成为必然趋势。但目前大多学校抵触情绪较强,学校运动场馆开放的现状并不理想。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安全保障问题。二管理服务问题。三经费问题。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后,学校环境卫生保洁、体育器材维护维护成本随着进场人数增长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薪资和水电费等日常支出也相应增加,而场地运营资金没有专项财政拨付。

2018年厦门启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工作,确定14所学校进行体育场地设施开放试点,并于次年专门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通知》,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主体,细化任务分工和管理机制,完善经费保障和监督考评等措施。截至2022年初,厦门全市已累计开放117个校园,注册市民超48万人,进校健身市民达255万人次先后得到中央政法委、体育总局领导的批示和肯定,其经验做法值得借鉴学习。

为此,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打破开放壁垒。一是推动试点先行。学校场地设施开放涉及校园安全,存在一定风险,不容有失。先确定场地条件较好的学校进行体育场地设施开放试点,发现问题,摸索规律,总结经验。二是坚持综合施策。运用系统性思维,制定分工明确、可行性强的实施方案,逐步推进全市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可参考厦门市做法,出台专门文件规范,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细化任务分工和管理机制,加强经费保障和监督考评等。三是形成倒逼机制。以开放为原则、不开放为例外,明确推进各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的重要时间节点,鼓励加快开放进度,市财政给予每所先行开放的学校一次性建设补助。四是强化责任监督。将开放工作列入每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每月进行跟踪督办;开放情况列入各区、各学校和校长绩效考核,由市体育局负责监督落实。

二、注重问题导向,解决后顾之忧。一是打消思想顾虑。每年召开动员部署会、集中签约会和工作总结会,强调开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激发学校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统筹资金保障。充分发挥体彩公益金的积极作用,明确新增体彩公益金可用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的建设,以及安全管理系统运营维护、闸机硬件设施补助等县(市)区财政安排一般公共预算保障场地开放硬隔离、厕所、操场等设施改造,日常安保和保洁等运行费用。三是强化保险兜底。市、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为开放学校购买公众责任险,筑牢底线保障。可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专项意外伤害险。通过组合保险,解决学校的责任焦虑,拓宽受伤救济渠道。

三、打造信息平台,提升安全系数。一是确保场地设施安全。由市大数据委牵头,联合教育、体育主管部门,合作开发福州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服务管理系统,建立市民入校健身和学校体育场地数据库,支持学校安装智能门禁设备,安排专人负责实时监督开放情况。二是确保进校人员安全。服务管理系统对接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闽政通e福州等多平台,对入校市民进行实名认证采用扫二维码、刷身份证和人脸识别入场三是确保校园秩序安全明确校园体育场所对外开放时间段,动态调整入校人数,避免人员聚集扎堆。

四、树立人本理念,实现服务升级。是平台服务标准化。建设专业统一的客服服务中心,确保服务标准化、统一化,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咨询服务体验。是服务人群多样化。开放对象由本地居民扩大到外地来群众,开放港澳台同胞、外籍人士注册通道。是便民服务人性化。因地制宜开展各校特色服务,免费提供运动器材借用、便民药箱、爱心雨伞和自助饮水机等;联合就近的医疗机构和应急救护站,组建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的志愿服务队,开展公益性健身课程,引导市民科学健身、文明健身。

五、鼓励社会多元力量积极参与到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工作中。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冠名、合伙制、捐赠等形式参与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和开放工作,充分发挥其在资金、技术、项目、运营、评估等方面的优势。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竞标等方式对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进行市场化、专业化运营,为开放对象提供优质、低价或者免费的服务。

附件下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