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政协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城市福州>图片新闻

2024福州“三条簪”妆造文化活动启动 千年坊巷里展非遗风采

发布时间:2024-09-14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字号:【

2024福州“三条簪”妆造文化活动现场。记者 林双伟 摄


  夜幕降临,在光影交错中,头戴福州“三条簪”、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女子款款走来,令游客梦回旧时闽都……13日晚,“来福州 簪福气”2024福州“三条簪”妆造文化活动在三坊七巷举办。此次活动将“三条簪”非遗文化与千年坊巷融合,打造“三条簪”非遗快闪、国潮秀、妆造文化展、非遗妆造体验等活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福州“三条簪”妆造文化魅力。

 

  风雨廊里琴声悠扬,头戴“三条簪”的模特惊艳亮相,以快闪形式演绎历史与现代的对话。

 

  模特头戴的“三条簪”,是从古代福州流行起来的一种发饰。“三条簪”也称“三把刀”,由三根银簪组成,簪的形状扁平如剑,刻有花纹,插在发髻之间,主簪刀刃向下,左右副簪交叉,刀刃向外。今年6月,“福州传统妆束技艺”列入鼓楼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快闪活动上,既有精心复刻的传统“三条簪”妆造,还有融入国潮和现代审美的改良“三条簪”妆造,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美圈粉无数。

 

  福州非遗爱好者林惠姗创作的歌曲《三把刀》在现场演绎,令人耳目一新。“《三把刀》歌词灵感来源于民国六年张遵旭《福州与厦门》一书中对三把刀的描述,以及我对三把刀的理解。《三把刀》的曲是通过AI创作的,曲调将中国风和说唱结合,用了琵琶、长笛和古琴等古典民乐,展现‘三条簪’妆造酷飒的特点。”林惠姗说。

 

  活动现场,主办方还重现捡月华、吃福饼、品福茶的福州传统中秋习俗,在场宾客一起品茉莉花茶、尝传统鲤鱼饼,沉浸式体验充满古风古韵的中秋佳节。

 

  福州“三条簪”妆造文化展同日在鄢家花厅开展,设置时空对话、文创空间、福饰新生、妆造体验等四大展区,集中展示“三条簪”老物件、老照片、配饰、服饰、文创产品、改良妆造等,以古韵与新生为主题,让游客全面领略“三条簪”妆造文化魅力。

 

  时空对话展区内,几件百年前的宝贝很圈粉。福建省雨田古代玉器博物馆、锦华阁、希得老银铺带来从清代到民国时期的“三条簪”实物,令游客大开眼界。

 

  “清代聚珍款银饰是中国传统工艺与文化的瑰宝,这套‘三条簪’是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聚珍款银制发饰之一。”福建省雨田博物馆馆长何女士说,过去,“三条簪”体现了福州妇女爱国爱家的精神。现在,它展现了一种复古的国潮元素,折射出新时代背景下的审美观,是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

 

  本次文化展持续到9月17日,还将为游客提供非遗妆造服务,每天推出限定优惠打卡名额。

 

  此外,从9月14日至10月7日,在三坊七巷、上下杭、南公河口、朱紫坊、梁厝等街区开展国潮秀快闪,邀请游客体验“三条簪”妆造,近距离感受闽都国潮之美。

 

  “本次活动创新将沉浸式体验与‘三条簪’非遗文化深度融合,推动非遗‘活’起来、‘火’起来,为福州文旅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可能。”福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福州创新“非遗+”模式,在三坊七巷等历史文化街区,持续探索推广“文化+非遗+国潮+旅游”等文旅应用场景,结合国潮文化活动,推出一批非遗展示、创意市集、文化交流等非遗主题活动,打造既传统又时尚的非遗文化空间与活动场所。

附件下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