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才成就福州 让福州成就人才
这是一个呼唤人才也造就人才的光辉时代。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报告全文中,“人才”一词出现了36处之多,释放出加强人才工作的强烈信号。
“好年华 聚福州”高校毕业生大型招聘会吸引了不少年轻学子。记者 池远 摄
福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将“好年华 聚福州”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工作品牌,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事业中来。
这是一座拥抱人才的城市
不久前,鼓楼区委组织部人才科负责人高佳霖参加了一场人才工作现场观摩活动。从台江“人才之家”到福清市人才培养基金会、福清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她一路了解、一路收获。“我要用心吸收这些好的经验,进一步强化鼓楼区人才阵地建设,做优载体、做实服务,筑巢引凤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
把学习会场搬到众创空间,用沉浸式体验激发各地人才工作者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好年华 聚福州”人才工作县区品牌。新颖的形式,足见福州做好人才工作的良苦用心。
一隅观全局。今年以来,福州市着力将“好年华 聚福州”打造成为总揽福州市各条战线的国际化人才工作品牌,从多个维度发力,广纳天下英才。
——建立科学政策体系
“好年华 聚福州”人才政策“1+1+N”体系出台,包含“认定和支持办法”“行动计划”和13个专项支持政策,覆盖两院院士到毕业生等8个层次,明确了人才标准、支持举措、享受服务。集中解决了“人才政策多、散、杂”“人才帽子满天飞”“引进、存量人才待遇不平衡”“财政效率”“部门合力”等5大难题,构建起“横向覆盖全面,纵向支持精准”的“横纵一体”福州人才政策新格局。
——优化人才服务水平
人才专属服务从13项拓宽到30项,涵盖“政金医文教旅”六大板块;成立榕博教育集团,构建中小幼一体化人才主题学校体系,在全省率先启用人才子女就学定点服务窗口;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发出省内首笔“人才贷”……千方百计帮助人才解决好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福州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榕工作期间大力倡导的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重要理念,久久为功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这是一群胸怀理想的青年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拥抱人才的福州吸引有识之士奔赴而来。
“福州,让我将热爱无限放大!”很长一段时间,市引进生、北京大学博士陈正勋在闽侯县青口镇后福村多次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研,为后福村总结出“福燕福溪谷,东南后花园”的发展蓝图。
打造“福燕”特色品牌,促进当地肉燕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申报梅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为打造“福溪谷”乡村振兴示范带打下良好的水基础……陈正勋的奋斗身影伴随着后福村一步步成长蝶变。
不仅是陈正勋,在疫情防控的战场,市引进生、清华大学博士蔡培翔与北京大学博士陈俊延为提高密接人员识别效率,在6小时内完成“追阳密接”AI识别器开发,12小时后就投入运用,一台设备相当于5名流调熟练人员;在福建海峡银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吴凌畅助力银行落地全省首笔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质押贷款业务,帮助企业“知产”变“资产”;在福建永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博士张子明主持和参与完成4项企业自研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建设2条炭黑母粒生产线(年产能1000吨),着重推广自主研发技术1项……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海纳百川的榕城,越来越多的“千里马”竞相驰骋,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处处洋溢着创新的激情,处处澎湃着创造的活力。
这是一段彼此成就的缘分
让英才融入发展大局,成为榕城“合伙人”,福州提供广阔舞台,促成一段彼此成就的缘分。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王帅去年来榕,现任职闽江学院。他说,福州这种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让他坚定地选择留下来。“这个城市对人才的充分尊重,打开了城市发展的上限,我愿意留下来与福州共同发展。”
市引进生、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詹静楠说,福州是一个汇聚福气的地方,“各种政策和服务都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与其他省份相比,福州的市引进生‘信访巡察、村居、乡镇、县直、市直’锻炼培养模式也很有竞争力。”
市引进生、清华大学博士琚明亮用两个词概括福州的人才工作:全面、真诚。“住房保障、人才培养体系、职业规划培养……福州对人才的帮助非常全面,全部政策都能落实到位,这是一个非常打动人心的力量。”
让人才引领发展的理念和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蔚然成风,福州还在不断努力。“我们还将继续打造人才生态圈,定制人才服务链,完善人才队伍战略布局,构建人才聚集比较优势,把各类人才引导到‘六城五品九大专项’中建功立业,不断夯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人才支撑。”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