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是世界哮喘日,医生提醒:哮喘患者不一定都会“喘”
5月6日是世界哮喘日,今年宣传主题为“让吸入治疗惠及所有哮喘患者”。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全球哮喘患者约有3.5亿人,我国则有4500多万名典型哮喘患者。著名歌星邓丽君、飞车大王柯受良均因哮喘急性发作不幸离世。那么,如何防治哮喘?不妨听听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科普。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症状常在夜间和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徐礼裕介绍,哮喘的诱发因素众多,包括过敏性因素(如尘螨、食物、霉菌、花粉、动物毛皮屑等)和非过敏性因素(如运动、病毒感染、冷空气、烟雾、空气污染、“二手烟”、阿司匹林等)。有过敏性疾病/哮喘家族史、过敏性鼻炎病史、过敏性皮肤病史的人群,患哮喘的风险更高。
徐礼裕提醒,只咳不喘也可能是哮喘。很多人对哮喘的印象还停留在电影、电视剧中那些“气促、呼吸困难”的表现,但临床上还有很多不典型哮喘。例如,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胸闷变异性哮喘,以胸闷为主要症状;隐匿性哮喘,无典型症状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
此前,该科副主任医师胡颖就接诊过不少将不典型哮喘当作咳嗽治疗的患者。其中一名20多岁的小伙子咳嗽了一个多月,每天凌晨咳嗽明显,伴有喉咙干痒和胸闷,经检查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胡颖接诊后,按照哮喘对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小伙的症状很快得到控制。
胡颖表示,哮喘患病率已超过4.2%,但控制率却不足30%。哮喘病人如不能及时发现并规范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若患者出现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时,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诊断,避免盲目使用止咳药或消炎药。
哮喘是一种顽固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需坚持长期规范治疗。通过规范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80%以上患者的症状可完全控制,像常人一样运动、工作。哮喘管理的目标并非“治愈”,而是让疾病“沉默”。
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哮喘控制的重要环节。哮喘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保持生活环境整洁干燥;不要养宠物;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避免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防止诱发哮喘发作;在饮食方面,应注意营养均衡,少吃油腻、辛辣食物,不食用易过敏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