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政协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简讯>政协新闻

一文梳理人民政协的“大事”!快看看这40年都发生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8-12-11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字号:【

 

  翻开《人民政协·大事记》,“文革”10年期间每年只有不到1页的笔墨,表明当时政协工作的停滞。峰回路转,1978年之后,人民政协的“大事”纷至沓来,正如改革开放的大潮一样…… 

    站在历史转折点,
随改革开放而重获新生

  “文革”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头等重要的问题。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确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伴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人民政协何去何从”成为政协人心目中共同的疑虑,也是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同志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讲话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真正实现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众所周知,“三不主义”是历史上人民政协“神仙会”的鲜明做法,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再提“三不主义”,充分说明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思考。 

  1979年6月15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致开幕词时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这一重要论述,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的新篇章,成为指导新时期人民政协恢复与新生、改革与发展最有力的思想武器。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不断明确、职能作用不断丰富、组织体系不断发展、履职方式不断创新、制度机制不断完善。 

  历史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人民政协新生与发展的生命源泉。 

   置身新时期,
为改革开放事业献计出力

  《人民政协·大事记》记录着40年来人民政协置身改革开放的每一个瞬间,述说着40年来人民政协服务改革开放的每一次努力,承载着40年来人民政协参与改革开放的每一次担当。作为我国独有的政治制度,人民政协充分发挥着自身的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党和国家事业的重心推进到哪里、人民政协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改革开放深入到什么程度、人民政协就跟进到什么程度,犹如一名战士,战斗才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1984年冬天,为了研究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如何为对外开放政策献计出力,全国政协与中共中央统战部共同召开了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统战、政协工作座谈会。会议期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在会上指出,今天统一战线离不开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离不开统一战线,两者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因为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统一战线要是不为四化建设所必需的开放、搞活和改革服务,它就会脱离基础,就不能表现、反映基础,这样,统一战线就会因脱离最大的实际而变得十分狭隘。这段论述,阐明了统战、政协工作与改革开放的关系,吹响了统战、政协部门全面投身改革开放大业的号角。 

  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人民政协在始终坚持。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协历史发现,自1984年至今,几乎在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之后,全国政协都要组织召开专门的常委会议学习中央精神。这既是人民政协加强学习、自我改造的需要,更是人民政协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需要。正如汪洋主席指出的那样,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人民政协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它的成立庄严宣告了我国各民主党派、各界别以及全国各族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最大的政治。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政协在凝心聚力、汇聚众智。1985年4月,政协六届全国委员会三次会议期间有167位委员就三峡工程建设问题提出17件提案。会后,全国政协组成专题调查组进行了为期40天的实地调查。在调查中,先后召开了40多次座谈会,对三峡工程的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等进行分析研究,写出调查报告。1988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培源率领182位政协委员视察拟建的三峡工程,提出了“对于三峡工程是上还是不上,是早建还是缓建,是高坝还是低坝,应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及早做出决策”的建议。1993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带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领导人、无党派代表人士等108人,再次考察即将正式开工的三峡工程。这样一个充分调查研究、充分发表意见、充分协商议政的过程,消化了分歧、稳定了人心、促进了共识。 

  改革开放需要不断摸索,人民政协一直在建言资政、履职尽责。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这是党中央作出的庄严承诺,全国政协连续三年以脱贫攻坚为议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为党和政府出谋划策。其中2017年,为掌握实情、找准问题,组织100多名委员分赴75个贫困县走村入户,开展了时间跨度长达4个月的实地调研。形成的40多份调研报告,为解决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发声出力,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 

  历史告诉我们,人民政协是推动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立足新时代,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自我革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何去何从?这又是人民政协的新时代之问,每一个政协人都应该认真作答的考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社会革命呼唤自我革命,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人民政协事业作为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立足新时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不断自我革命,才能使独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使独特组织优势的巨大作用更加充分发挥出来。 

  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应该在统战对象的广泛性和统战方法的灵活性上下功夫。联系到当前政协工作,如何增加广泛性是我们改革的重要内容。统战方法要灵活多样,寓统战于政协各项工作中。比如视察调研、座谈协商等既是提意见建议,也是凝聚共识;组织各界人士参观考察改革开放成就,是学习教育,也是凝聚共识;加大与委员和有关代表人士的联系,既是工作联络,也是凝聚共识。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应该在提高议政质量上下功夫。摈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积极探索有效的调研,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以“说得对”推动工作。完善政协委员、工作机构履职成果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完善的制度保障促进议政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应该在增强民主效能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发扬协商民主的精神和特点,在民主行为的规范中谋求民主效率的提高,在更广泛的民主中谋求更有效的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大框架中谋求更深入具体的民主,用生动具体的民主实践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科学运转上下功夫。确保党的政治引领作用在政协系统不断加强,确保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动员力在人民群众中不断聚集,确保政协工作围绕党和政府中心任务开展,确保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与党和政府工作同频共振,确保反映社情民意迅速、准确、不留死角,使政协工作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一个方面、一股力量。 

  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应该在坚持制度本身和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毫不动摇、足够自信,完善各项工作体制机制要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目的是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稳定。做到只要对党和国家有利,只要对人民有利,就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这就是人民政协的自我革命。 

  回顾历史,是为了把握现在,创造未来。 

  40年前,邓小平同志指出,“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我们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 

  40年弹指一挥间,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人民政协只有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进行不断的自我革命,才能同改革开放一道,阔步前进。 

  (作者桂五九系全国政协办公厅干部、人民政协与改革开放研究课题组成员) 

附件下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