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政协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简讯>图片新闻

【政协天地】白云生处有人家——张培奋与他的庄寨情缘

发布时间:2019-01-24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字号:【

 

  冬寒料峭,永泰县白云乡竹头寨和嵩口镇月洲村却一片暖热。在2018年12月28~31日召开的乡村振兴论坛·永泰庄寨峰会上,来自国内外的500多名宾客齐聚永泰,共商乡村振兴之路。 

  永泰庄寨是闽中地区居住与防御并重的大型民居,始建于唐朝,明清持续建造,历史上总量超过2000座,现存较好的有152座,其中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有98座。三年前,永泰庄寨名不见经传;如今已有18处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荆庄更是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8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声名鹊起。 

  永泰庄寨涅槃重生的背后,有一个人不得不提——永泰县政协副主席、永泰县古村落古庄寨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下文简称“村保办”)主任张培奋。 

  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当时动机非常单纯,没想到会搞这么大!”当被问及如何与永泰庄寨结缘时,张培奋笑称。三年前,热爱摄影的他利用业余时间拍遍了永泰的山水村落,准备出一本画册。正是这批照片引起了永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2015年9月,永泰县村保办应运而生,县委、县政府每年下拨2000万元专项经费,张培奋兼任村保办主任。 

  保护庄寨,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由于长期闲置、年久失修,绝大多数庄寨已经杂草丛生、破损严重,只能“先救命后治病”。这个过程中,“钱从哪里来”成了一个现实难题:要想抢救摇摇欲坠的古民居,动辄就得花费上百万元。另一大阻力是“拆寨为荣”的旧观念,一些村民为盖新房,宁可看着庄寨倒掉,也不愿去修。 

  “庄寨保护,一定要与群众共生共存共发展。”在张培奋看来,如果只是政府“一头热”,不让村民参与,甚至与村民争利,民智民力不仅不能为我所用,反而会成为绊脚石。为此,他积极倡导成立庄寨发展保护理事会,团结族亲、对接政府。目前,永泰已有28个庄寨注册成立保护与发展理事会。理事会在发动族亲集资修缮方面起主导作用,政府奖补资金额度则不超过年度项目实施总投资的50%。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族人以“四个不”的做法(不设计、不招标、不外请、不外买),让一块钱发挥了五块钱的作用。就这样,政府以不到2000万元的投入,却带动了上千万民间自筹资金。 

  经过三年的努力,有30多座重点庄寨基本上做到不塌不漏不倒。更令张培奋欣慰的,则是村民观念实现了从“拆寨为荣”到“护寨为荣”的转变。 

  有“病”者事竟成 

  “爱一行才能干一行,爱到痴迷的程度,到疯狂的程度,就是有病;而这种病竟会成大事成好事。”对于矢志不渝守护传统文化的屏南县政协主席周芬芳和公益艺术教育实践者林正碌,张培奋这样评价。 

  在笔者看来,张培奋似乎也“病”得不轻。 

  “美丽其实非常简单:不事雕琢,简朴自然,乃乡村魅力所在。”一座古庙、一株老树、一泓碧水、一面崖壁,都扣颤着他的心弦。每每看到美丽乡村建设中过度硬化活生生阻断地气、人为取直毁灭优美曲线、千年古道被拦腰斩断,他都痛心不已。 

  对于传统建筑,他总是带着赞赏的目光,怀着敬畏的心情,如饥似渴想探个究竟。“传统民居可居住一两百年,大修后,又可居住一两百年。传统建筑建得慢,以智慧情感时光来打磨,充分考虑采光通风排水防火,不建则已,建则精品;即使有朝一日要拆除,也可以尘归尘土归土,重回大自然的环抱。”他说,“现代建筑呢?建得快,寿命短,保质期一过,就无从维修。然而,怎么拆?建筑垃圾怎么填埋?” 

  “每个庄寨都是一本厚厚的书。”听着张培奋如数家珍地介绍永泰庄寨不拘一格的平面布局、巧夺天工的跑马道、鱼鳞般的风火墙、精美的木雕,津津有味地讲解每座庄寨背后的故事和精神,看着他小心翼翼地拂去石雕上的灰尘,眼神里充满了自豪和怜爱,仿佛那是自己悉心呵护多年的孩子。“只有懂得解读它,才会被它吸引。” 

  三年来,是什么让他排除万难、上下奔走,不计报酬、不顾辛劳地投身庄寨保护事业?“完全是兴趣使然。”张培奋笑道。正是这般对故土、对传统爱到痴迷、爱到深沉,才有了永泰庄寨的涅槃重生。 

  假如再给三个春天 

  走进修葺一新的白云乡竹头寨,拥有百年历史的铳楼已褪下颓败的气息,变身集乡村藏书、共享阅读、咖啡消遣为一体的书吧。竹头寨铳楼的华丽转身,是永泰庄寨探索活化开发的缩影。 

  “没有文化的支撑是走不远的,没有村民的参与是走不稳的,没有大咖的助推是走不快的。”这是张培奋在实践中摸索出的“3句箴言”,也是永泰庄寨保护开发工作的注脚。 

  “乡村发展的1.0版是一村一品,2.0版是乡村旅游,3.0版是品牌输出,4.0﹢就是感动体验。”在张培奋眼中,永泰庄寨不单要建成堆砌展品的博物馆、供人吃玩的精品酒店、研讨部署的会议中心,而是要以庄寨为平台,输出好食材、好工艺、好家风、好乡居。庄寨+酒店、庄寨+研学旅游、庄寨+影视、庄寨+博物馆、庄寨+手工艺中心……“要让庄寨成为永泰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的核心和灵魂。”他信心满满。 

  “有人认为乡村振兴,就是把村民移走、村庄腾空,让商人资本运作。我以为,乡村振兴不是资本下乡,而是村民留乡、乡贤回乡、青年下乡、市民找乡。”张培奋相信,人是文化遗产的灵魂,只要还住人,庄寨就不会死。 

  永泰县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交通也很便利,但民宿旅游、乡村发展都偏滞后,在张培奋看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大咖”的助推。为了引智借力,他经常跑北京、进高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永泰,一起研究与开发庄寨文化。永泰县还与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央美院、美国哈佛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各类学术研究,创建大学生课外实践基地,借助高校力量挖掘庄寨文化。 

  乡建“大咖”孙君在《给我三个春天》一书中,阐述了他如何用三个春天创造了堰河村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模式。走过三个春天,永泰庄寨起死回生;不妨畅想,假如再给三个春天,永泰庄寨还将向世人展现怎样的风采? 

附件下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