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新能源产业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是福州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新能源成为高频热词之一。如何让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紧抓机遇 换挡提速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位于台江区的新能源汽车光储充检一体化新型充电站。记者 林双伟 摄
近年来,福州围绕提升新能源产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目标,大力推进氢能、海上风电、新能源汽车、核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抢占新能源产业新赛道。眼下,福州正加快建设产值超万亿元的“新能源产业之城”。
“目前,全国多个城市把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制定了相关产业规划和行动计划。福州传统汽车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如果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赛道中换挡提速,就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民盟福州市委会建议,紧抓“双碳”背景下的汽车产业变革机遇,大力推动福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民盟福州市委会认为,要聚焦福州本土“数智化”优势,编制福州新能源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主导权。鼓励本土汽车企业转型成为平台核心企业,建立以高校科研院所牵头,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参与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
组建研究院 多模式育才
为产业提供智力支撑
在位于福州高新区的福建云众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组装新能源电池组。记者林双伟摄
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从事新能源领域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等人才的大力培养。
民盟福州市委会建议,要组建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积极引进高端人才,编制新能源汽车行业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紧缺人才目录,引导福建高校推进校企产学合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智力支撑。
市政协委员黄丽惠建议,高校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制定“订单式”“顶岗实习”“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新能源专业人才多维度培养。
“学校‘接地气’的办学定位,是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的第一环,要主动面向新能源行业,结合地方企业需求产业办学。”黄丽惠建议,要推动市属大中专院校根据福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推进新能源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促进新能源的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黄丽惠还建议,高校要依据职业岗位能力需要,搭建校企综合实训服务保障平台,建立与企业长效合作机制,开发符合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标准,形成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强强联手 抢占新赛道
打造新能源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当下,新能源产业固废资源回收利用新赛道已开启。市政协委员黄梦财建议,建立新能源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打造新能源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在新赛道上抢先机。
“福州牵头都市圈各方,强强联手,将新能源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纳入都市圈协同发展规划,把新能源设备回收利用链纳入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中系统安排。”市政协委员黄梦财说。
新能源固废回收利用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黄梦财建议,相关部门要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抓紧研究突破新能源组件绿色回收利用关键技术,带动绿色材料产业发展,鼓励社会资金积极投资新能源固废回收利用产业。
“福州是数字福建的先行实践地,应充分发挥‘数字力量’,探索建设新能源组件数字化溯源管理体系,推行新能源产业组件‘数字护照’。”黄梦财建议,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信息断点,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等信息溯源,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追踪溯源和数字化管控,助力形成高效完善的新能源固废回收网络体系,为新能源产业绿色闭环提供有力保障。
□部门回应
福州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能源产业体系
记者近日从福州发改委等多部门获悉,福州将发挥都市圈带动效应,与莆田、平潭、宁德同步发展,全力培育和壮大国家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同时,福州将坚持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加大新能源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帮扶力度,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集群,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加快培育和壮大全市新能源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