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印尼“两国双园”迎来“周岁”!自2023年1月中印尼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获国务院批复以来,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福州新区元洪功能区变化日新月异。
政策层面,省15条、市28条配套政策接续出台;配套层面,策划123个总投资530亿元基础设施项目,设立百亿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产业层面,已签约引进54个总投资903亿元经贸合作项目,中印尼“两国双园”经贸创新基地入驻市场主体625家。
短板如何突破?优势如何延续?发力面如何再扩大?市政协委员们给出了不少“好点子”。
福建鸿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元洪功能区内,企业负责人何艳霞正是本届市政协委员。“企业落地后第一件事往往是找政策,但更重要的是找到的政策能用、好用。”何艳霞说。
针对已出台的省、市政策,她建议加快出台实施细则,例如细化用地出让时间周期,优先给予用地平整保障、项目用地出让价格优惠等;给予落地项目增值税税收返还、进出口税收优惠减免等,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两国双园”建设。
同样瞄准“精细化”的,还有民建福州市委会的提案。围绕“加强投资贸易精细化服务”,该提案建议,建立中印尼“两国双园”联合工作委员会磋商机制与中印尼“两国双园”产业合作促进会,提供企业落地绿色保障通道;同时,可以认定几家企业作为中印尼“两国双园”重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挥专业化优势带动相关企业一起“走出去”。
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全貌。本报记者 林双伟摄
“福州每年举办那么多高规格盛会,能不能也在中印尼‘两国双园’落地?”市政协委员薛蓉借鉴“博鳌亚洲论坛”和“乌镇峰会”经验,提出《关于在福州定期举办国家级(国际性)“两国双园”产业发展论坛的建议》。
薛蓉表示,办好中印尼“两国双园”相关展会,不但有助于为产业链发展注入新动能,也可以为福州增加一张文旅宣传新名片,打开对外交流窗口。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例子不在少数。去年,建设印尼文化风情公园提上日程、福清文艺团体赴印尼参加印尼福清公会青年联谊活动等,均为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增姿添彩。
市工商联在《关于助推中印尼“两国双园”打造示范园区的建议》中,也提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鼓励在园区内设立中印尼文化交流基地,提供学习中印尼文化的场所,重点培育和推进民族民间演艺、传统民族民间工艺品、地域特色文化体验等文化项目产业化发展,提升文化创意成果的转化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