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福州荣膺联合国人居署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高级别奖项——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是中国唯一获奖城市。下一步,福州如何持续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州实践?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市民在牛岗山公园游玩。记者 林双伟 摄
闽都文化赋能“千园之城”
福州历史文化遗存众多,闽都文化熠熠生辉。截至目前,福州市建成近1500个公园和5000多亩滨河公园绿地,被誉为“千园之城”。
如何更好地建设“千园之城”,打造更好的绿色生态宜居环境?对此,市政协委员王振建议,福州要以文化赋能榕城公园,打响“千园之城”品牌。他认为,应紧密结合福州区域特色,把历史文化、历史故事、历史名人、侨乡风情、海滨城市、闽台交往等元素分散到各个公园。
“游人一走进公园,就知道属于哪种风格,凸显哪个主题。”王振认为,新建的一些串珠公园和主题公园,在设计之初就要做好同步规划,打造相应的主题地标。通过提升公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地标性,让更多公园成为市民游客出行的打卡地,进而提升福州“千园之城”的品牌影响力。
王振还建议,在不同节日或周末时间,相关部门可以依托主题公园联合举办一些文创产品大赛、诗歌会、音乐会、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打造沉浸式游园环境、闽都特色的文化盛宴。
九三学社福州市委员会则从活化城市公园方面提出了建议。福州应对区域进行统筹谋划,提升城市公园通达性,结合周围城市布局,在不改变用地属性和建设指标的前提下,点状嵌入多类型大众服务型公园设施,室内室外联动、地上地下结合,丰富服务产品种类。
“倡导高效、绿色、生态和可持续的交通模式,最大化、最优化地利用好城市的有限空间和资源。”市政协委员杨金栋表示,应推动城市交通和生态绿化的协同发展,实现城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效结合,重视生态植被和生物廊道的建设与保护,充分利用生态绿植的多样化,实现城市空间审美和功能要求,以及海绵城市等生态建设功能。
满足居家养老多层次需求
福州在可持续发展中,积极落实联合国倡导的相关城市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公众参与,关注弱势群体,在共治共享中,打造一座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需求的智慧友好之城。
市政协委员刘信灼聚焦长者食堂建设。近年来,福州市以长者食堂建设为抓手创新打造“长者食堂+学堂”服务品牌,带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市已建成投用长者食堂557家,提供餐位2.34万个。
刘信灼建议,应推动我市“长者食堂”可持续发展。立足现有的养老院、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机构,提供网格化配餐和送餐、堂食等服务,通过提高已有场所的利用率,降低单独建设长者食堂成本。鼓励社区合理选择经营模式,实行公益服务、政府购买、市场化养老服务相结合的运营方式。政府相关部门要强化对长者食堂的监督指导,结合社区星级创建工作,打造示范性社区长者食堂。
如何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是市政协委员林鹤志关注的方向。他认为,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以满足部分老年人对午托和晚间住宿的需求。
林鹤志建议,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要做到应建尽建,村、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活动场所,应进行必要的适老化建设或改造,加快完善老年人生活、休闲等配套设施,满足老年人群体多元化、多层次服务需求。
人们在大凰山社区长者食堂里享用种类丰富的餐食。记者 池远 摄
另外,日间照料中心和村、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要设立综合活动区和休息区等。
□福州行动
打造可持续发展福州样板
《福州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行动纲要》已经发布。《纲要》提出我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工作目标。预计到2025年,我市将深化国内外交流合作,协同国内外城市积极践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新城市议程》,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可持续发展。预计到2030年,我市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将取得显著成效,打造可持续发展福州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