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政协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各专委会>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头条要闻

从文史资料看闽都文化 37|责任与传承——单霁翔的三坊七巷情结

发布时间:2024-04-01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字号:【

 者:

 

    福州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福州市名城委原主任

 

林丽钦  福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福州延安中学教师

 

 

严复故居


    三坊七巷,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作为一处延续千年的城市住区,三坊七巷较好地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以及诸多明清历史建筑,并涌现出了一批对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是闽都文化传承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历史变迁、城市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上个世纪末,出现了坊巷内人口密度过高、市政基础设施不足、消防隐患突出、古建筑老化严重,以及各类文物保护单位缺乏有效保护维修等问题。

 

    2005年,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在福州市副市长朱华的陪同下,专程来到三坊七巷视察,此时的三坊七巷仍超负荷运转着,尚未启动保护修复工程。在看到三坊七巷的坊巷格局基本保留、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总体保存完整,街区具备保护修复条件时,单霁翔局长心上的石头落了地。为了推动历史街区保护,改善老百姓居住环境,他反复建议福州市领导说:政府要投资来解决这些问题,要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要解决历史街区的保护问题。

 

    为了保护好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福州市拟启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工程,并赴北京调研,学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经验。期间,单霁翔局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半天时间,亲自带队陪同时任福州市长的郑松岩、副市长朱华等市领导视察了北京南锣鼓巷、府学胡同等的保护利用情况。他提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目的是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要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百姓生活品味,展示文化内涵;并指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既能提升城市形象、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又是一项能够惠及当地民众的民生工程。调研活动中,单霁翔局长热情洋溢地介绍以及历史街区现场观摩,进一步深化了福州市领导对历史街区保护的理解,坚定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复不仅能有效保护文化遗产,也能通过活态展示来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激发历史街区活力,带来人气,推动福州城市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信心。

 

 

水榭戏台


    为了切实保护好三坊七巷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街区,真实地展示福州悠久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推动全国各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工作开展,国家文物局与单霁翔局长在资金投入、规划审核、质量把关等方面给予了悉心指导与大力帮助。

 

    2006年12月29日,到福州评审保护规划的单霁翔局长在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开会研讨后,简单吃了个工作餐,晚上又马不停蹄地召开专家评审会,对2005年福州市委托清华大学张杰教授编制的《福州市三坊七巷文物保护规划》进行专家评审。罗哲文、王景慧、张杰、张之平、郑国珍等多位全国知名古建筑、规划专家参会。听取了编制单位整体汇报后,单霁翔局长提出要把“文物保护规划”提升到“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文物保护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区别在于:“文物保护规划”主要是针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提出措施和要求,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则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植入到文物保护单位当中。经由会谈与讨论,更明确了这个提法的正确性。于是,在升格的《福州市三坊七巷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分成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个层次,实现了从保护建筑单体、历史文化街区,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内涵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飞跃。这种提法当时在全国尚属首次,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称之为“划时代的规划”。

 

    而在五年以后,单霁翔局长提出福州要设立“两山两片两塔”的文化遗产保护特区的建议。这个特区就是在保护三坊七巷的同时,把整个古城的格局保护起来,不单要保护古建筑,也要把山、水都结合起来一起保护。“要对三坊七巷,朱紫坊,乌山、于山历史风貌区,乌塔,白塔,安泰河进行成片区保护,将富有文化底蕴、地域特色的景观串联在一起,使之真正成为大家了解闽都历史、品味闽都文化、传承闽都文脉、彰显福州城市特色的一张名片。”单霁翔局长说。这个理念和当初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理念一脉相承,并继续延展提升。

 

    将三坊七巷“文物保护规划”升级成为“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及“两山两片两塔”的文化遗产保护特区的设立等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定位,为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科学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有了高水准的保护规划保驾护航之后,其修复工程的开展则有赖于强有力的技术团队。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保护修复要有专门的设计施工资质,但当时福州并没有具备相关资质的公司。单霁翔局长认为,古建筑修复具有地域性,工匠要了解本土建筑、文化,如果请来外地的单位未必能具备这种本土意识。为解决施工技术团队问题,国家文物局为福州特批了两个古建筑修缮的资质:一个古建筑设计甲级资质——福州市规划设计院古建所,还有一个是古建筑施工一级资质——福州古今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为保障街区保护修复工程质量,单霁翔局长提议建立责任建筑师和责任规划师制度,对规划实施情况及保护修复工程进行把关。责任规划师和责任建筑师分别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古建筑修复专家张杰教授和张之平高工担任。把关机制要求,在修复三坊七巷的过程中涉及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文物修复等方面的重大事项时,须征求责任规划师和责任建筑师的意见。

 

    在三坊七巷保护修复过程中,单霁翔局长多次赴现场实地指导保护修复工作。每次来榕,他总是随身携带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有闲暇就在笔记本上忙碌记录工作状况,你永远看不到他不工作的悠闲状态。常常一下飞机他就直奔修复施工现场,晚上则会到工地或者南后街看夜景现状,了解居民、游客对三坊七巷保护修复的感受。

 

    三坊七巷内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复均得到国家文物局资金全额支持,并由国家文物局组织验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榭戏台完成修复并对外开放后,单霁翔局长再次飞临福州考察修复情况。看到初具规模的三坊七巷,他非常高兴,在水榭戏台兴致勃勃观看了三坊七巷名人展板,感叹三坊七巷名人对中国近代史所作的贡献,忍不住脱口而出: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

 

 

三坊七巷俯瞰


    2009年,三坊七巷的修复已经初见成效,成为国内知名的独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为了在全国树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共赢的成功范例,更好为“名街”造势、增加影响,2009年,经由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批准,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活动全面推开。单霁翔局长建议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应积极参与此次评选活动,展示历史街区保护修复成果,宣传闽都文化。为此,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参加评选活动准备、申报等参评工作,与全国200多处历史文化街区(街道)一起追逐“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经过组委会材料审核、专家评审委员会评选、实地考察和论证,以及公众投票推选等环节,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最终脱颖而出,以最高票获选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对于这次评选结果,单霁翔局长认为,对三坊七巷历史文化的充分展示一定能成为促进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它的保护成果一定能够惠及三坊七巷居民乃至整个福州市民。他认为这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根本目的。同时也希望福州三坊七巷修复保护工程能持续推进,并在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中起引领作用。

 

    2009年7月19日上午,单霁翔局长参加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揭牌仪式。省领导袁荣祥、唐国忠、陈桦、李祖可等共同参加了揭牌仪式。单霁翔局长在致辞中希望福州市积极创新文物保护的体制机制,继续做好三坊七巷的保护与整治,使其成为海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在全国树立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共赢的成功范例。

 

    “老城保护与整治——三坊七巷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日举行,单霁翔局长与省市领导以及六十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与会。来自国内外的城市规划专家聚集在一起,以三坊七巷街区正在进行的保护整治为例,讨论如何在保护复兴老城的过程中,让老城中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活力。7月20日达成的《三坊七巷宣言》,就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形成共识和提出行动倡议。

 

 

叶氏民居


    为活态展示三坊七巷历史文化遗产,单霁翔局长积极推动三坊七巷这一中国首个“社区博物馆”的建设。

 

    “社区博物馆”就是把三坊七巷老居民的记忆,还有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地展现出来,并使其得以传承。单霁翔局长对社区博物馆的一个定义是:生态(社区)博物馆是一种通过村落、街区建筑格局、整体风貌、生产生活等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综合保护及展示,整体再现人类文明发展轨迹的新型博物馆,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是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

 

    2010年11月1日,《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规划》通过专家论证。2011年8月24日,被确定为全国首个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的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正式揭牌,单霁翔局长参加了揭牌仪式。

 

    作为我国首个社区博物馆,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由1个中心馆、37个专题馆以及24个展示点组成,是以“地域+传统+记忆+居民”的模式重新组织保护与展示的新型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为与社区居民息息相关的生活与习俗提供了充分展示的空间。单霁翔局长在一次演讲中表示,社区博物馆是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上,把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整合,把文化景观和文化空间加以保护。他认为这些文化要素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今天的三坊七巷既是古代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也是文化蓬勃发展、传统生生不息的动态展馆,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初衷。2011年,单霁翔在接受福州日报社记者采访时肯定福州市政府在三坊七巷保护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是值得的。他多次在福建演讲,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并称赞三坊七巷取得的成效。三坊七巷是他播下的火种,对文化遗产的敬畏和传承理应星火燎原。

 

    单霁翔在《文化遗产,让城市更美好》的演讲中提到:“文化遗产不应该是城市发展的绊脚石。当你把它当成是城市发展的负担时,它就只能蓬头垢面地待在角落里,而当你把它当成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文化资源时,它就立刻站起来,光照四方。文化遗产应拥有自己的尊严,应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一个城市最美丽的地方。”

 

    三坊七巷做到了。

 

    (原载2017年《叙事——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集体记忆》)

附件下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