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实施“15分钟课间”增强学生体魄的建议
福州市政协委员、致公党福州市委会秘书长、福建省妇联执委陈思宁,致公党党员、长乐区漳港中学教师郑燕鸿反映:9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优化课间时间和活动安排新举措,有相当部分地区取得积极成效。比如,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优化课间安排,从今年秋季学期起,课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享受健康活力的校园生活。优化调整后,小学阶段上午到校、下午放学和午休午餐时间保持不变;初中阶段除放学时间稍延后5分钟外,上午到校时间、午餐午休时间整体上保持不变。再如,泉州市教育局于10月份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课间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鼓励将课间10分钟延长为课间15分钟,鼓励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明确不得以“拖堂”或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等。目前福州市大部分学校仍执行10分钟课间的管理模式,“10分钟课间”模式下容易产生如下问题:
一是课间时间较短容易沦为形式。福建省教育厅新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课间活动管理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规定,“课间活动一般不少于10分钟,鼓励学校适当延长课间活动时间。学校应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并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但是因为学业压力,十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常被老师拖课占用,学生得不到足够的休息时间。当前,因长时间伏案学习,青少年群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已受到严重影响。
二是学生安全与课间安全缺乏良性保障机制。据央视网报道,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的病例数已突破500万大关,并且以每年约30万例的速度持续增长。脊柱侧弯问题已成为继肥胖、近视之后,对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构成威胁的第三大“隐形杀手”,而这三大威胁都一定程度上与中小学生长期缺少足够的户外运动有关。由于担心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发生磕碰或其他意外,一些学校以安全之名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直接禁止了课间户外运动,以避免所有可能带来的麻烦。
三是10分钟难以满足运动需求时长。一些学校从班级走到户外操场活动还有一段距离,还有一些学校厕所排队时间较长,课间十分钟难以满足学生进行足量户外运动的需要,影响学生的身心发育。反观国外一些国家,例如法国,一般课间休息时间为2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可以进行各种活动,包括运动、聊天等,学校也会组织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
为此,建议:
一、鼓励探索实施“15分钟课间”。学习借鉴北京、泉州等地推行“15分钟课间”的经验做法,按照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课间活动管理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的指导意见,对课间时间进行调整,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实施“15分钟课间”。优化中小学生课间管理活动方式,例如形成类似“6+4+2+1”的模式,即一天6节课,4个15分钟课间,上下午各有30分钟的大课间,课表里都有一节体育课。
二、实施大小课相结合的灵活教学制度,丰富学生课间户外活动内容。探索打破传统课时的平均分配和固定模式,将美术、音乐、体育等艺术类学科合理地融入课间活动之中,实现教师监管的无缝对接,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因地制宜拓展课间活动空间和形式,创新课间活动模式,除了传统的体育健身设施,可以增加设置如文化长廊、种植园、美术作品展览区,以及跳绳、踢毽子等趣味性体育项目等,让学生在课间有更多的放松选择。通过组织各种户外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三、建立健全学生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机制,强化课间安全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条例来明确校园安全责任边界,让老师敢于放手、让学校放心落实课间活动。各中小学校要制定学生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细化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和流程,确保学生课间活动安全。要通过购买校方责任保险、鼓励家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方式,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和转移机制。要向学生做好安全教育引导,探索建立学生安全员队伍,加强班级学生自我管理,明确运动中安全注意事项,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与方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