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用好闽江口海防遗址群资源 展示福建海洋文化新形象
福州市政协委员、马尾区政协主席伍南腾,福州市政协常委、福州市政协调研室主任陈小刚,马尾区政协委员、区政协教科卫体委主任李祖强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强调,要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闽江入海口地势险要,扼江控海,素有“省府门户”之称,自古是福建海防要区。闽江口海防遗存数量众多,类型比较齐全,且都有典型实物遗存,主要分布范围覆盖马尾、长乐、连江及仓山。在海洋主权争端日趋频繁和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下,加强闽江口海防遗存保护利用,并以此开展全民和中小学生海防国防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闽江口海防遗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闽江口海防史有明确记载的始于《明史》,即洪武二十年,命江夏侯周德兴往福建滨海四郡,筑城一十六,增巡检司四十五。明代以来,闽江口沿岸就陆续设立要寨,逐渐形成以福州东西卫、定海所、梅花所和闽江口沿线两岸各寨共同组成的卫、所、寨三级江海防体系。清雍正六年以后,逐渐演变成为以洋屿(琴江)三江口水师旗营为核心,闽安镇绿营为协防,两岸炮台链为前哨的清代江海防体系。洋务运动后,随着福建船政的兴起,闽江海防体系的重心转向岸防加轮船水师陆海结合。马江中法海战失利后,闽江口两岸炮防设施进行了重大改造、提升和增设,比如购置了一批西洋重型远程克虏伯大炮及岸炮等。民国时期,闽江口炮防、海防建设得到继续加强,形成以马尾要港为核心、闽口要塞为统领、沿岸各炮台为前哨的江海防体系。因此,闽江口两岸各海防遗存、炮台遗址可能多达百处。但是现存闽江口海防遗址中,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只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江海战炮台(近现代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门炮台(革命文物)等。
二、闽江口海防遗存保护和利用中的问题
由于时代久远,闽江口两岸各海防遗存、炮台遗址均有不同程度的变迁,加上人们缺乏对海防遗存价值的正确认识,相当部分海防遗存还疏于保护和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保护挖掘力度不够大。因省、市级强制性保护规划缺失,部分海防遗址因城市建设遭受随意破坏;又因乡村文保力量不足且保护经费无保障,多处炮台遗存几近荒废。如市级文保单位的魁岐炮台,已被建筑渣土覆盖并种植大量高大树木,沪屿炮台也被四周建筑包围侵害,杂草丛生,现状令人堪忧。二是深度开发利用程度低。海防遗存整体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对海防遗存文脉梳理不够深入,内容开发缺少个性和创新,缺乏对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吸引力,且平时利用很少,造成长期闲置浪费,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三是区域资源整合不够好。海防遗存分布马尾、连江、长乐及仓山四地,缺少资源有效整合的工作机制,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状态,而且海防遗存没有与船政文化、海洋文化、历史名村、侨乡文化资源加以统筹开发利用。
三、加强闽江口海防遗址的文化梳理及保护利用的若干建议
闽江口海防遗址群是中国海防体系一个缩影,承载了福建乃至中国古近代海防建设的实践和抗敌御侮的历史年轮,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也是世界遗产预备名单船政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历史、军事、文化、教育等多重价值。为此建议:
(一)开展海防遗存专项调查,编制保护利用专项规划。一是加强普查建档。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福州市文物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省内外文史、考古等专家开展闽江口海防遗存专项调查,收集古文献、地图、旧档案及前人研究成果等相关文献资料,梳理海防遗存历史文脉,了解各类海防遗存设施保存状况,形成《闽江口海防遗存调查研究报告》。二是扩大普查范围和保护范围。把海防将士的住所、墓碑、用品、遗物等,也列入普查、保护范围,做到应查尽查、应保尽保。三是编制《闽江口海防遗存保护利用规划》,划定遗址保护范围及保护事项,避免新的城市基础工程建设对海防遗址的侵害与破坏。
(二)分期分批推进炮台遗址修复保护工作,提高海防遗址文保等级。一是对魁岐炮台、沪屿炮台等进行抢救性修复保护,开展拆违、修复、加固、标界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原始样貌。二是加快金牌山、烟台山炮台遗址群等修复保护,界定立牌保护范围,先行修复主体与主要事项,增设炮台设施设备及营房等。三是加大长门炮台群保护力度,支持电光山炮台和闽口要塞司令部旧址的修复保护,建设必要的配套基础设施,提高长门炮台群遗存保护水平。四是加大闽安古镇、三江口水师旗营、圆山水寨等海防遗存修复保护力度,加强对涉及海防的文物进行系统性、规范性保护。五是对梅花寨和松下寨、南岸炮台和烟墩炮台等已经基本破坏殆尽的海防遗址,也要设立象征性的遗址界碑,保存其历史印记。一旦条件成熟,把闽江口炮台遗址群整合起来,联合申报文物国保单位。
(三)加大海防遗址开发应用力度,拓展全民海防国防教育。一是丰富长门、金牌山、烟台山等处的海防展示设备。适度增设炮防、海防设施,复制克虏伯大炮,再现近代巨炮的风貌与威力,且力求可进行简单旋转、升降等操作,增强互动性、参与性;增设岸炮与炮兵塑像,适度修建炮兵营房,营造炮战场景,还原炮兵生活情境,增强炮防教育体验感;开发旗语(炮台和舰船之间的沟通方式)训练、灯语训练、VR炮台模拟射击训练、烟台燃烟训练、电报收发训练、清兵陆操、射箭等体验项目。二是建设一定规模的海防遗址陈列馆。展示海防历史与文化,增强海防文化载体宣传教育效果。整合船政文化、闽安古镇、三江口水师旗营、圆山水寨与闽江口炮台遗址群资源,深度开发炮防、海防、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培育海防、国防教育的师资团队,设计海防、国防研学旅行线路,打造闽江口海防、国防教育研学品牌,提高海防遗存的利用价值。
(四)加强海防文化学术研究,扩大闽江口海防历史文化宣传。将闽江口海防文化列入船政文化研究范畴,市直相关部门与马尾、连江、长乐、仓山等地联手开展闽江口海防文化研究,每年举办闽江口海防文化学术研讨会,交流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广泛征集流存海外的闽江口海防文献资料,编辑出版闽江口海防文化史料专辑。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海防遗存的历史背景、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发挥其应有的国防教育作用,增强全民海防国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