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政协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各专委会>调研室工作>社情民意

支持发展流蜞特色养殖业 培优培强福州水中“冬虫夏草”

发布时间:2024-12-09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字号:【

 闽侯县政协委员、闽侯县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福州市委会副主委黄敏,闽侯县政协委员、闽侯县人民法院综合办公室副主任李明敏反映:“流蜞”学名沙蚕,喜欢栖息于咸淡水交汇的沿海滩涂或稻田,在广州、广西等地又被称为“禾虫”。其貌丑而味美,产量少价格高,营养丰富,堪称水中的“冬虫夏草”。福州野生流蜞主要分布在闽江口琅岐岛、龙祥岛及罗源鉴江一带,其中闽侯龙祥岛因具备水质净、土质好、荟草丰、潮流缓等优势,成为了优质野生流蜞的重要产地。流蜞在福州特别是闽侯具有悠久丰厚的历史,被收录于尚干小吃名目。清进士林履端曾在《尚干乡土志》中记载“烹饪流蜞下酒”。流蜞久负盛名,常被作为招待贵宾、招徕食客的美味佳肴,深得当地及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喜爱。但近年来,由于酷捕滥采、盐碱入侵、自然条件恶化等因素影响,龙祥岛内野生流蜞资源逐渐枯竭,市场供不应求,亟需引入人工养殖或仿生环境,大力发展流蜞特色养殖,留住并培强福州版“冬虫夏草”,同时助力乡村振兴和水产美食业发展。

大力发展流蜞特色养殖能够带来多个方面的效益:一是经济效益高。流蜞具有很强的自繁能力,是一种投入少、见效快、收入高的养殖项目。据浙江温岭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组试验结果(2021年-2022年)显示,人工养殖流蜞平均产量为5.95kg/㎡、产值为358.38元/㎡、利润为190.34元/㎡,经济回报率高。二是生态效益好。流蜞是海洋物种多样性及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减除土壤的富营养化,还可作为许多海洋生物的生物饲料,有利于恢复海洋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修复湿地生态环境。同时,因其具备能够耐受重金属及有机毒物的特性,还可用于环境监测。三是社会效益佳。被称为“万能饵料”的流蜞,不仅可用于垂钓,还可作为鳗鱼、虾等其他水产养殖的亲本饵料。同时,流蜞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且具有滋阴降火、清肺补虚等功效,是上好的滋补美食与中药药材。

目前,福州流蜞产业主要分布在罗源、马尾。罗源鉴江镇最早开启人工模拟野生滩涂的工厂化养殖,产量占全省80%以上,产业已初具规模;西兰乡首次以“稻虫共生”模式开展了“稻田+禾虫”种养试验。马尾琅岐则采用试验田生态养殖模式,也于去年开始发展流蜞养殖。闽侯县龙祥岛也拥有丰厚的天然滩涂资源,且山地稻田广袤,发展流蜞养殖前景广阔。

为此,建议:

一、强化政策支持。一是海洋渔业部门统筹编制流蜞产业发展规划,强化土地要素等支撑,引导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强资金保障,设立流蜞产业发展基金,特别针对高山地区流蜞养殖农户给予专项补贴。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流蜞特色产业授信。通过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更多流向流蜞产业。三是搭建交流平台分享养殖技术与经验,邀请专家、行家开展养殖前景预判、技能培训等,引进高水平养殖技术。

二、丰富种养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的种养模式,通过保护、改良、合理开发等方式盘活闲置滩涂,开展蓄水精养或粗放养殖。例如在闽侯龙祥岛,可围水、扩大滩涂荟草建造仿生环境,投放种苗进行增殖。推广罗源县西兰乡“水稻+禾虫”种养模式,支持在一些高山稻田发展流蜞养殖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在传统的鳗鱼等水产养殖区引进流蜞套养、轮养等生态模式,利用流蜞的生物学特性改善养殖环境,促进清洁生产与增收创收双赢。

三、延伸产业链条。发挥增殖放流、环境监测等生态功能,扩大流蜞适用范围;拓宽亲虾饵料、高档钓饵等市场渠道,实现苗种、饲料、养殖、消费产业链全闭环。一是积极拓展上游优质苗种、人工专用配合饲料、养殖装备等原材料供应链。二是开展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依托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并生产流蜞酱、流蜞干、流蜞饼等食品,延伸生产流蜞成品胶囊、含片和茶包等保健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融合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在龙祥岛建立集养殖、销售、品尝、垂钓、观光等为一体的流蜞特色小镇或产业园。

四、加强品牌塑造。一是大力挖掘流蜞烹饪方式、奇闻轶事、古谚记载等,讲好流蜞故事,积极引导流蜞习俗等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提升流蜞文化价值。二是打响特色闽菜流蜞品牌,将流蜞美食打造成餐桌高端稀有食谱,助力福州申创世界美食之都。三是组织“流蜞旅游文化节”,打造一个能够传播传统文化、推销流蜞特产、促进招商引资、共谋未来发展的重要平台。四是加大流蜞产品宣传推广。通过拍摄长短视频、邀请网红达人推荐等方式,扩大水中“冬虫夏草”知名度,使之成为福州美食的新名片。

附件下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