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江之心”融入茶文化元素重现福州“世界茶港”风貌
福州市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主任林辅胜,福州市政协委员、农工党福州市委会调研与提案专委会主任、中闽草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玉华,鼓楼区政协委员、农工党福州市委会参政议政处处长范国宏反映:1840年鸦片战争后,福州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五口通商至清末时期,福州茶叶出口量占全国茶叶出口量三分之一以上,1853年福州港茶叶贸易迅速发展,1860年后福州港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茶港”。“闽江之心”位于三县洲大桥和闽江大桥之间南北两岸,北岸的烟台山有17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代办处,建设教堂、洋行、学校及医院等建筑,是福州的领事区、外贸基地和航运中心。南岸的上下杭、苍霞历史文化街区,曾经汇集大量的各地会馆商帮、各类商行,明清时期,南平等地的茶叶顺闽江而下,汇集上下杭、苍霞,苍霞码头边上至今还留存有当时福州最大的茉莉花茶厂——来自台湾金门的福胜春制茶厂和茶叶运输来往的专用码头“茶道”遗址。由此可见,“闽江之心”是“闽商”发源地之一,是传统商业社会的缩影,是近代历史进程的见证,更是福州市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2023年《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世界茶港城建设”。目前调研发现,“闽江之心”和“福”文化主题街区都缺少茶文化元素,与当初“世界茶港”的身份地位不相匹配,尚未展现近代福州茶贸易、茶文化繁荣的景象。
为此,建议:
一、把茶文化元素融入至“闽江之心”商圈建设中。在“闽江之心”和“福”文化主题街区设置茉莉花茶、岩茶、红茶、白茶、铁观音等各类茶品种展示区、茶叶加工厅、茶史展示厅、茶艺品茗厅、茶产品展示厅等,构建福州茶文化“记忆场所”。建议开展游客现场体验制茶活动,例如让游客体验茶叶的手工炒青环节,帮助游客记录下体验参与制茶的过程及感受,为游客创造茶香记忆,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到“闽江之心”喝茶、看茶、听茶、聊茶、买茶等。
二、引入茶行、茶文创商家入驻“福”文化主题街区。建议市直有关部门和台江区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给予入驻商户一定补贴,围绕茶器、茶画、茶饰品、茶服等文创周边产品,打造一批茶文化国潮IP门店;针对茶食品、茶保健品、茶药口、茶化妆品等高附加值功能性产品,筛选质量高的产品、口碑好的企业,将“闽江之心”的流量优势转化为消费优势。
三、以茶文旅带动福州茶经济。一是定期在“闽江之心”和“福”文化主题街区举办斗茶比赛、茶文化讲座、茶艺交流等活动,并将其打造成常态化特色精品旅游产品。二是通过“闽江茶道游”项目将烟台山、苍霞、上下杭、南公河口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从水路串联,接入福胜春制茶厂、码头“茶道”等茶贸易旧址,提升景区“大众茶馆”文化内涵,充分展示福州“世界茶港”闽江核心段的山水人文之美。三是结合“全闽乐购”促消费活动,抓住重要节假日,策划“茶”专项旅游惠民活动,让更多中外游客体验到福州深厚的茶文化历史,推动福州“世界茶港城”建设。
四、加强历史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和福州茶文化宣传。一是加强对“闽江之心”及毗邻的上下杭、苍霞历史文化街区、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中,涉及“世界茶港”的史料汇编、旧志、档案资料、谱碟、文学作品等海丝文献资源整理。二是依托“福文化”历史文化街区,在烟台山打造福州茶港文化展示长廊,集中展示茶商贸文化。三是通过深入挖掘研究洪家茶、生顺茶栈等茶叶商号的历史及茶文化内涵,运用影视化手段、新媒体渠道,创作传播精品文化节目,宣传福州“世界茶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