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政协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各专委会>调研室工作>社情民意

依托大学城资源优势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1-08-18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字号:【

依托大学城资源优势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福州市政协委员、闽侯县政协主席林建善反映:21世纪初,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落户闽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大学城聚集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各类高校16所,师生30多万,共拥有16个国家重点学科、60个博士学位点和144个硕士学位点、92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但是,高校聚集带来的智力、人才优势并未在福州得到有效发挥,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较低,高校学生创业公司在闽侯注册100多家但几乎无项目在本地落地。究其原因,主要问题一是机制政策不够完善。在机制方面,产学研用工作分散在发改、科技、工信、文旅、财政、人社、农业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导致该项工作政出多门,缺乏有效协同联动机制,信息不对称,存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在政策落实方面,政府层面出台多项政策办法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和措施,可操作性不足,优惠政策落地难。在高校方面,高校注册地在闽侯,无法享受省市一级的场地和人才的优惠政策,存在政策落实瓶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成果的就地转化。二是创新合作能力不足。现有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市场需求导向不足,科研成果没有真正形成以需求为导向、市场为依归的研发模式大多数企业对科技成果的承接转化积极性不高,且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对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或吸纳能力不足。三是沟通交流渠道不畅。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缺乏专业性强、信息渠道统一且成本较低的公共技术平台和专门中介服务机构,导致闽侯域内高校与企业虽在同市同县但沟通受限,双方供需不匹配。高校设立的科研处、科研院等机构主要服务内容为项目申报、立项、评审,沟通的群体主要是项目下游教师和项目上游机构,缺少对企业服务的专门机构。部分官网有公布优秀科研成果,但是缺乏成熟便捷的传播机制,对企业来说获取难度大、复杂程度高。四是信息资源共享不够。目前高校部分专家教授、文化艺术人才存在“无用武之地”,而许多企业则处于“无人可用”的困境比如,有的企业缺乏科技领军人才,有的缺乏管理创新人才,有的缺乏工匠型实用人才此外,高校一部分科研创新平台和实验室存在资源闲置不用的浪费现象,还没有建立起沟通共享机制和面向企业的开放机制企业想技术创新,要自己建实验室,无疑增加了成本。

为此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尽快成立由政府领导亲自挂帅、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小组,依托发改、科技部门,建立统一领导指挥、整体协同作战的管理机制,把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列入政府各相关部门、县(市区)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和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重要内容,以解决政府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问题;建立校企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产学研座谈会,共同研究确定重点合作领域和合作项目,或以“校地合论坛”“校企合作论坛”等形式定期举办“高峰论坛”对接校企、校地。同时,建立科研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校地合作的年度统计报告制度,加强对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校地合作工作的跟踪和监督。

二、完善对接落实机制。一是完善沟通对接机制。建立相关部门与高校高层次人才、企业研发团队的联系制度和校企双方科研人员的沟通反馈机制统筹协调驻地高校与本地产业融合发展工作。二是完善合作互动机制。由发改、工信等部门在产业薄弱环节、企业关键技术等方面设立科研课题,供高校、企业单独或联合申请课题,提高高校科研攻关方向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同时,推进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双主体办学、“预就业”式等学生联合培养模式。三是完善人才共享机制。用好科技特派员制度,注重对产学研项目申报流程、扶持政策和具体办法等细化后的政策解读,消除科技研发人员的顾虑。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工作站,引导各高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从福州市平台落地申报,配套享受福州市优惠政策奖励。四是完善政策落实机制。培育社会基金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专利技术进行小试和中试的资助,对布局科技副总、产业教授、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人才培训培养基地的企业予以支持奖励。同时逐步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专利成果转让评估机制,推动相关专业化评估机构适当减免高校专利成果评估费用。五是完善资源共享机制。鼓励企业与大学城各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共享式公共服务科技平台制度,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单位的研发技术与尖端研发设备及仪器。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环节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建立一批从事技术集成、熟化和工程化的中试基地,支持企业建设科研成果转化“中试车间”。

    三、搭建信息共享成果转化平台。建议委托第三方公司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平台”,加快构建统一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产学研用合作信息平台、产权交易平台等。政府端负责在平台上发布最新信息及相关政策解读,企业端在平台上发布技术研发、工艺改造和产品升级等遇到的技术堵点、创新难题,高校端在平台上发布专利技术、最新成果,通过线上平台促进需求进行有效的匹配。同时,在平台信息有效的聚集与发布过程中,做到实时更新,随时同步,破解信息不对称、不及时等难题。 

附件下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