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政协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各专委会>调研室工作>社情民意

培育科技创新新动能 提升海洋文化软实力

发布时间:2021-01-13 信息来源: 市政协 字号:【

民盟福州市委会副主委姚晓敏反映:福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上个世纪90年代,习近平同志亲自领导福州的现代化建设,立足于推进和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与全面实施“3820”发展战略,作出了建设“海上福州”战略决策。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建设“海上福州”战略决策,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技术就是要发挥教科文事业对“海上福州”建设的支撑作用,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跨越提供持续的内在动力。目前,我市海洋教科文事业仍存在四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发展软环境有待改善。公众整体海洋意识还较淡薄海洋法治环境仍待健全。涉海执法部门各自为政、联动不足的现象仍旧存在;海洋法律服务组织力量不足;海洋法治宣传缺乏等情况有待改善二是海洋教育培养体系有待健全。海洋知识尚未系统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市属的高校、职教学校中与海洋相关的专业较少,参与福州海洋文化研究的院校不足。三是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不高,在关键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海洋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偏低,产学研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海洋科研院所、涉海院校、科研平台缺乏,学术带头人和高层次科技人员较少。四是海洋文化研究交流有待深化。福州海洋文化缺乏系统化研究整理和宣传传播,海洋文化品牌影响力不足和碎片化。福州与“海丝”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仍以政府交流居多,民间文化交流较少。

为此建议:

一、强化海洋意识,健全法治环境创新发展海洋科普宣传,构建多形式多载体的海洋大众传播品牌,全面宣传“海纳百川,开拓永福”的福州海洋精神,为加快建设“海上福州”提供强有力的社会共识、舆论环境、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完善海洋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方面立法。强化部门配合协同执法协调机制,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行政效能。

二、夯实教育基础,培养海洋人才有针对性地整合海洋国情、海洋权益、海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形成特色校本教材,供全市中小学使用。推动有条件的中小学将海洋知识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开设海洋特色教育课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小学生海洋文化宣教活动,增强海洋文化、海洋知识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积极支持和引导闽江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等市属公民办高等院校及职教学校,针对我市海洋渔业、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产品深加工、现代海洋服务业等方向适当增加涉海专业和涉海课程,设立海洋通识公共选修课。在招生和就业政策中向涉海专业倾斜,引导职业教育学生向海洋领域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转型。

三、打造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兴海一是通过财政奖励、税收优惠、投融资支持、搭建服务平台等方式,以及省市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计划、院士工作站等,引进海洋生物制药、海洋新能源、海洋工程等领域的科研创新团队和紧缺领军人才,完善企业为主体的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新机制,引导企业加快向海洋新兴产业和前沿方向转型升级。支持海洋龙头企业开展应用性、基础性、前沿性研究,扶持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海洋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建设、加快培育壮大创新型海洋科技群体。二是构建成果转化新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重点围绕大学城科研成果和科研人才,推动校地共建创新平台、产业平台,打造市级海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探索成立涉海产业专家委员会。扶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科技平台建设等活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大海洋科技成果与企业的对接力度,促进海洋科技成果尽快转化落地。

四、弘扬海洋文化,搭建交流平台。一是加大对海洋文化遗产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普查和保护。强化品牌意识,积极实施若干重大、针对性强的海洋文化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项目,如船政文化节、昙石山文化郑和下西洋、妈祖信仰、陈靖姑信仰等。二是推进海洋博物馆及涉海文化馆、科技馆、展览馆等建设,建立带有鲜明福州特色的展示平台,运用虚拟现实、三维立体等数字化技术手段、网络直播等形式,增强公众海洋意识。在农家书屋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中增添海洋知识书籍。三是利用侨海资源,以海洋精神、民间信仰等福州特色海洋文化为纽带,推广新时代反映福州特色的影视剧、动画片、歌舞剧、戏剧与曲艺等文化产品以及传统福州工艺品等,寻找福州与“海丝”沿线国家民众的共同文化记忆,构建文化共同体。

附件下载

相关报道